潘国宗,男,主任医师,教授,浙江绍兴人。1930年8月出生于上海。1949~1952年就读于燕京大学生物系医预科,转入北京协和医学院本科,于1957年毕业。1962~1965年成为著名内科学专家、医学教育家张孝骞教授的研究生,从事胃肠病学研究。此期间,曾在北京医学院进修,在我国著名生理学家王志均教授指导下学习消化生理。博士研究生导师。在诊治克罗恩(Crohn)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研究居国内领先地位。20世纪80年代前本病在全国还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临床上常被误诊为肠结核,在职国内外杂志上发表了对该病
杨爱明,男,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消化内镜诊疗培训中心主任,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先后在内科做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和消化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期间曾经在香港中文大学、德国汉堡大学和日本神户大学等地学习了ERCP、超声内镜、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技术、内镜治疗技术、内镜下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断,早期癌治疗等。 多年来完成大量的内镜诊治工作,包括胃镜、结肠镜、超声内镜和ERCP等,开展多种内镜下治疗新技术包括EMR、ESD技术,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技术,胆管内超声检查术,胰
林耀广,男,主任医师,教授,1938年出生于广东潮州。1958~1964年就读于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六年制)。1994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6年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内科和呼吸疾病的临床、教学与科研38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现代基础医学知识。1992年回国后主要从事肺血管通透性损伤和支气管哮喘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在呼吸内科的其他领域,如结节病、肺间质病、呼吸衰竭、肺功能学、支气管镜学、下呼吸道感染、不典型结核病、肺癌等的诊治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王拥军,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北京市脑血管病抢救治疗中心主任。卫生部脑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理事,北京神经病学学术沙龙主席,世界卒中组织理事,美国心脏病学会卒中专家委员会委员。获得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2011年入选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领军人才,北京市科委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获吴
王硕仁,毕业于原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医学院教学医院东直门医院工作。 王硕仁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气血研究室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心脏研究会会员。 1999年获北京市卫生局首都优秀医务工作者奖,2003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颁发的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SA
智发朝,男,主任医师。医疗特长:在消化内镜的诊断和介入治疗方面,已形成特色。擅长胆胰疾病的内镜微创治疗和小肠疾病的临床诊疗,在在胆道结石及肿瘤、胰腺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基础研究及诊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从医历程: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消化内科副主任。第一军医大学博士毕业,曾到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和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亚历山大亲王医院、悉尼Westmead Hospitall、日本自治医科大学进修学习。 科研情况:在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基
教授,主任医师,心内科带头人,毕业于河北医学院,医学硕士,河北医科大学唐山临床学院博士生导师,现任唐山工人医院院长,唐山市内科医学会主任委员,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得中国中青年心脏起搏器特别贡献奖中国心功能学会太空奖,擅长心血管内科系统疾病的诊治,尤其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断和治疗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已完成心脏永久起搏器、临时起搏器、冠脉造影、冠脉内支架植入、射频消溶术等2000余例。近年主攻心肌干细胞移植工程,目前在研课题心肌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为国家重点研究项目863计划课题
在职期间,先后攻读华西医科大学临床流行病学硕士学位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博士学位。作为一名临床医生,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临床能力全面,对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专科疾病的诊断及处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掌握了常见的心导管技术,能独立完成右心导管检查、冠脉造影、心内电生理检查及部分射频消融治疗等操作。作为一名教师,教学意识强,先后担任过不同专业和层次的诊断学、内科学教学及大课讲授。还担任硕士研究生及7年制的临床流行病学教学并主编教材一部。 2001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此外,
1982年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从事呼吸内科临床20余年。擅长慢支炎、肺气肿、肺心病、哮喘、支气管扩张、自发性气胸、胸腔积液、肺结核的诊治,对纤支镜、支气管胸腔镜技术娴熟。现任四川省医学会内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中西医学会呼吸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1986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期从事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抗癌新药临床研究以及教学工作,擅长胃肠道肿瘤、肺癌、乳腺癌、肾癌、黑色素瘤、淋巴瘤、头颈部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化疗、生物治疗及靶向药物治疗。现为内科消化道癌专业组成员。已发表论文10余篇,参加编写3部专著。
赵性泉:男,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常务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北京市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副会长;中国卒中培训中心卒中单元培训部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青年委员。作为主要成员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创新药物平台建设等重大科研项目;主持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等十余项科研课题,主要涉及急性卒中的诊断、分型、规范治疗、康复计划、卒中登记系统、远程救治等方面。协助建立中国首家标准化卒中单元,开发卒中单元数字化管理系统,创办神经科专业网站叩
陈立华,男,1942年出生,1981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获得医学硕士学位。历任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医杂志》东方中医药培训中心客座教授、特约编审、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肝病科主任,澳大利亚悉尼(Sydney Australia)澳华中医学会荣誉顾问等职。40余年来在中西医结合内科,特别是肝肾病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运用其首创的双处方法,结合病情,交替运用不同作用的两个处方,从
宋玉琴,女,主任医师,1993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医学英语班,1998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临床血液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其后在山东省立医院肿瘤内科工作。2004.3~2006.5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肿瘤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出站后就职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科,专业从事淋巴瘤诊断与治疗,并于2009.10~2010.6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医学中心进修淋巴瘤临床诊治。目前任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副主任。
赵虹,女,副主任医师,1986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长期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开展专家门诊、专科门诊,擅长治疗帕金森病、脑血管疾病及功能性疾病。长期参加科室各项科研活动,担任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教学活动及带教活动。现担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神经科分会秘书。
沈益民,男,副主任医师,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2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医学院,后留校从事临床血液学工作,至今(2008年)已16年,在临床工作中对血液病的诊断及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工作期间在国家级(中华系列)和省级杂志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3篇,发表SCI论文一篇,获苏州市科技进步奖一项,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一项。擅长治疗疾病:各种类型白血病,各种类型贫血,血小板减少,各种类型的骨髓增殖性疾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