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文利,1968年11月生,主管药师,本科,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工作多年,先后在医院门诊药房、病房药房、药库、临床药理基地工作。本人致力于健康科普宣教工作,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青年报、健康报、健康时报等媒体上发表过多篇普及药学知识的文章。
张时民,副主任技师,先后毕业于北京协和医院护校医学技术专业和吉林医学院全国临床检验理论班。目前在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临床检验室工作,从事临床检验工作30年,在血液和尿液分析自动化方面,在临床基础检验形态学检验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兼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8年制)学生的实验诊断学教学和成教学院教学和夜大学的教学工作。多年工作中共撰写专业论文、综述、讲座、病历报道、检验科普文章等50余篇;多次参加全国临床检验学术会议,发表和大会宣读论文多篇,其中有的文章获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参加编写和担任编委并编写
1972年生。副主任药师,硕士研究生。 1996年7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7年7月获首都医科大学药理学硕士学位。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从事医院药学的临床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十余年,对中药、西药的合理使用有详尽的了解,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兼任北京中医药学会调剂委员会委员。近年来在Ther Drug Monit、中国药学杂志、中国生化药物杂志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药学论文10余篇。
孔繁翠,1984年10月生。药师,硕士研究生。2000年7月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学位。2005年6月获首都医科大学药理学硕士学位。2008年7月至今于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从事临床药师、教学及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药学与药物基因组学。近年来在朝阳药师博客平台上撰写用药知识科普博文数十篇,并先后在《健康报》、《北京日报》、《生命时报》等纸制媒体上多次发表健康科普文章,就大众所关心的用药问题接受《保健报》、《生命时报》专访,并通过《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络媒体转载科普文章向大众介绍
张缙熙,男,1955年毕业于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同年到北京协和医院工作。从70年代开始从事超声影像专业;1985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托马斯.杰裴逊大学医院;1986年,创建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影像科;至今仍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专长是腹部(肝、胆、胰、脾)、泌尿系统、乳腺、甲状腺等的超声诊断。现为中华医学会专业会员,世界超声及生物学联合会(WFUMB)、亚洲超声及生物学联合会(AFUMB)会员。自1986年起担任中华医学会超声分会第一届、第二届副主任委员,第三届主任委员,第四届名誉主任委员。担任《中华超
左书耀,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PET/CT名誉主任。现兼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治疗学组副组长;连续四届担任《中华核医学杂志》编委;《齐鲁医学杂志》编委;《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医学杂志》、《中国中西医影像杂志》审稿专家。中华医学会山东分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青岛市分会核医学专科分会名誉主委等职。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医疗系,从医、执教和科研工作33年。曾担任青岛大学医学院核医学科主任,青岛大学医学院核医学教研室主任20余年,在国内、
陆进,女,主任药师,现任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副主任,理学学士。兼任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届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执业药师协会药品使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药制剂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库专家、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及《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编委。 学习工作经历: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院药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9年至2010年参加清华大学国际创新管理-医院药事管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 专业特长:多年从事临
吴玉玉,病理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江苏省抗癌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无锡市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无锡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在中华系列杂志及其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SCI论文1篇,获得无锡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主持或参与省、市各级科研课题多项,获无锡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省卫生厅、市卫生局新技术引进奖多项。 主要研究方向和专业特长:肿瘤病理诊断,尤其擅长胃肠病理、乳腺病理、淋巴造血系统病理、软组织、泌尿生殖道等病理诊断。
刘复生,男,主任医师,1930年出生,山东省人。1956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1981年至1982年作为客座主任医师在美国新泽西州的Saint Banabas医学中心进行肿瘤的超微结构及乳腺的形态学研究近一年半。1984年至1986年作为客座学者在联邦德国学习和研究近两年。1986年到瑞典作客座主任医师半年。1987年任主任医师。1995年到西班牙Valencia 大学任客座主任医师,任WHO乳腺癌专家组成员,全国肿瘤病理学会副主任,北京市肿瘤病理学会主任,许多医学杂志的编委。刘复生主任医师从事临床肿瘤
万卫星,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核医学诊疗中心主任,PET/CT中心主任。任《中华核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功能显像组成员,江苏省核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核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江苏省核学会理事,无锡市核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核医学专业的临床应用、教学和科研工作,在SPECT、PET/CT显像和诊断分析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无锡市科技进步奖各1项,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6项,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王志斌,1963年9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青岛医学院医疗系,1987~1990年攻读心血管内科专业硕士研究生,1994~1996年考取英国皇家中英友好奖学金,留学英国伦敦大学GuysSt. Thomas医院,完成超声心动图博士后训练,1997~2000年获得加拿大医学研究委员会基金资助,赴加拿大Calgary大学心血管病中心做高级研究员,从事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现任青岛大学医学院医学影像系副主任暨超声医学教研室主任、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超声科主任,兼任青岛医
江桂华,汉族,1970年4月6日生,江西省萍乡市人。1992年参加工作,后于2000年和2006年分别获得武汉大学医学部硕士学历、学位以及南方医科大学博士学历、学位。现任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主任、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CT、MR影像诊断工作,医疗特长为神经系统及五官颌面的影像诊断,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积极参加科研工作,曾主持多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及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积极参与多项省级以上科研基金的研究工作,并任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影像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放射学会MR学组委员
马超,女,37岁,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国家公派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癌症研究所学习访问2年,主要从事分化型甲状腺癌碘-131治疗和神经内分泌肿瘤核素治疗研究。从事放射性核素诊断与治疗工作11年,擅长放射性碘治疗甲亢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核素治疗。放射性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研究于2009鉴定为国内外先进水平,在美国核医学杂志(JNM)发表2篇相关文章,2010年接受英国肿瘤杂志邀请撰写相关文章1篇。以第一作者共发表论文20篇,其中在国外SCI收录
张征,男,1980年4月生,主管药师,硕士。200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获理学硕士学位。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工作多年,主要从事医院药学工作,在药物警戒、药物基因组学、血药浓度监测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了多篇文章。致力于健康科普宣教工作,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青年报、健康报、健康时报等媒体上发表了多篇药物使用的相关文章。
王辉,现任主任,女,医学博士,正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检验专业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内科学。曾在南非医学科学院、美国大学和伊利喏斯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细菌耐药监测和耐药机制研究。主持和负责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首发基金、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曾获北京市科技新星奖,2010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资助,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30多篇;近年来发表SCI文章20篇,曾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作专题报告。并是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