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峰,男,1958年生,管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1980年代留学美国。1997年起先后任中国农科院信息所信息分析室副主任,现为数据库室主任。 长期从事农业信息管理与农业软科学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农业知识管理、农业项目管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科技部软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农科院院长基金项目以及有关部委专项研究等课题13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次,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鹿科动物茸角发生机制与调控
李哲敏,女,1970年1月出生,管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食物与营养》编辑部副主编。 主要从事农产品信息分析与预警、食物安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并参加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农业部948项目、科技部基础性公益专项、农业部专项等课题研究30余项;参编著作16部,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取得5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参与行业标准制定2部。已培养研究生3名,目前在读硕士3名。
近年来,主持科技部、农业部等部门和组织课题50余项:1、科技部课题:基础性研究项目现代农村推广模式研究、软科学不同地区推广模式研究、攻关子课题农业技术壁垒战略研究、公益研究子课题食物安全预警、农业科技国际合作资源调查研究、攻关子课题粮食安全预警研究。2、农业部课题:肉、蛋、饲料市场监测预警、农产品预警指标体系研究、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中国农业利用外资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欧洲合作发展战略研究、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农业合作战略研究;建立粮食生产能力保护机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粮食生产能力评估研究、农
张 峭,男,1962年生,博 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与评估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会常务理事及秘书长。2004-2008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先后赴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University of Manitoba)、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ERS of USDA)、英国诺丁汉大学(University of Nottingham)等交流与合作研究。 主要从事农业风险管理、农村金融及农产品市场等方面研究,已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国
周国民,男,1969.8出生,博士,博导,研究员,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学科二级岗位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农业部第四届十佳青年,中国农学会计算机农业应用分会副秘书长,中国仿真学会青年仿真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农业信息化学会理事,中国信息界学术委员会委员。获得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创新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2项,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奖4项,标准1部,专著1部,软件著作权20项,论文30多篇。在读研究生4名。目前要从事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农业专业搜索引擎农搜、虚拟农业等方面的研
王东阳,农学博士,研究员,博、硕士生导师。1964年6月出生,安徽省枞阳人。1983年毕业分配到安徽芜湖郊区四山乡农技站工作。1989年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获硕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区划所科研处长,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农业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现任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任中国农学会庭院经济分会主任委员、耕作制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农业科技发展、农村公共政策研究工作。主持、完成
王文生,男,1965年1月,博士、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 1987 年获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计算机与应用专业学士学位;1996 年获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软件应用专业硕士学位;1998年获德国DAAD奖学金,在德国波恩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1年获农业经济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信息技术应用,农业经济分析。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山东科技大学特聘教授。担任九三学社社中央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海淀区侨联副主席,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学会理事,中国高新
孟宪学,男,1955年8月出生,管理学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委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专家委员会委员、亚洲农业信息技术联盟理事。 长期从事农业科技信息管理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农业信息资源管理、农业科技数据库系统建设和信息(情报)分析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加多项部级以上研究项目,包括农业科技基础数据信息系统建设研究、农业信息体系发展战略研究、农村科技推广信息库建设、农业研究信息系统引进、
郭子光,字茂南,1932年12月出生于四川省荣昌县郭氏中医世家,现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著名老中医专家带徒第三批导师,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四川省政府首批确定的学术带头人,国内外公认的伤寒和各家学说专家、中医康复学科开创者。首届国医大师获得者之一。曾任《学报》常任编辑、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兼任四川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仲景学说研究会主任、四川省中医现代化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海外联谊会养生文化研究会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秘书、国家自然科学
徐景藩,男,生于1927年12月,江苏省吴江市人。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1946年6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首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出身中医世家,13岁从师学医,1947年行医。1957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中医研究班。历任江苏省中医院院长、专家委员会成员,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内科脾胃病学组副组长、专业委员会顾问,江苏省中医医学会理事、副会长,江苏省委333工程选培专家组成员,江苏省药品审评委员兼中医药
1926年7月1日出生。其父经营参行,因抗日战争期间,民不聊生,商业萧条,家私日渐消耗而倒闭。14岁就读初等中学期间,其母谢世,家境日下,不得已而中途辍学,由其兄唐云接到上海生活,续读于无锡国学专修馆上海分校,专攻古典文学,师其兄学习国画、书法。1942年经唐云友人石瓢僧人引见,拜见上海中医眼科名医陆南山先生。亲眼看到眼病患者之多,其状凄苦。陆先生诊所业务繁忙,医德高尚,疗效确切,有拨云见日之功,盛誉江浙村邑。这次拜见,给唐由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毅然下定决心,立志银海探骊,济人于盲瞽。后由石瓢僧人推荐,拜
贺普仁教授,字师牛,号空水,河北省涞水县人。14岁从师于京城针灸名家牛泽华,深得老师真传。八年后,以精湛的医术独立应诊,解放后声名鹊起。1956 年,调入北京中医医院,任针灸科主任达26年之久。现任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中国针灸协会高级顾问、北京针灸学会会长、北京针灸三通法研究会会长、原中国国际针灸考试中心副主任。 贺教授1985年被聘为中华武术医疗研究所顾问、疾病中医华侨咨询部理事会理事;1987年任培黎大学针灸学院名誉院长、培黎职业大学中医分校中医针灸高级顾问、中华针灸气功推拿研究联谊研究中心副董事长;1
周仲瑛,1928年6月出生,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名中医,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长期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在科研工作中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临床实践为基础,在大量临床实践经验中找出病证的病理特点、诊治规律,进行辨证立法,制方选药,作为课题研究设计的基础。提出辨证和辨病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还是中医科研必须重视的思路和方法。 先后主持国家级、部级、省级以上课题24项,已取得研究成果18项,获科技进步奖13项,如中医药治
陆广莘,男,汉族,1927年1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1948年10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2014年9月13日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 1927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县颛桥镇(现属上海市闵行区)。1945年初学习中医,先后从师上海陆渊雷,丹徒章次公,武进徐衡之。1948年毕业行医,1950年组建颛桥联合诊所。1952年应考中央卫生部中医药研究人员。录取后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学习西医五年。 1957年分配中央人民医院(现北京大学人民医
苏荣扎布,蒙医内科学教授。曾任内蒙古蒙医学院院长,内蒙古自治区第5、6、7届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在第5届内蒙古自治区人代会上被选为内蒙古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委员。担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分卷》副主编,《中国中医药年鉴》编委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蒙医学会副理事长。是首批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定的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在2009年6月19日。被评为中国首届30位国医大师。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获得这一殊荣的中医。 苏荣扎布从事蒙医临床医疗高等教育工作47年,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