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期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官方网站征求对三个保健食品监管新规的意见,其中《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有关事项的公告》,规定“不得生产、经营和进口贴牌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贴牌生产,在中国非常普遍。2012年,引发社会关注的“螺旋藻涉铅”事件,即是起因于“低价贴牌生产”和保健食品“蓝帽”批准文号的买卖。在今年开展保健食品“打四非”专项行动中,国家食药总局也直指保健食品的生产、销售、宣传环节乱象丛生,非法添加药物,伪劣食品宣称能治愈疑难杂症等案例比比皆是。相关负责人甚至坦言,目前,媒体上充斥的保健食品广告,90%以上是虚假宣传。
此外,目前在市场上非常普遍的片剂、胶囊、口服液、冲剂等保健食品,也可能被严查。如仅取得食品生产许可(QS标志),国家食药总局拟于2014年1月1日起,禁止其以片剂、胶囊、口服液、丸剂等形状生产销售;禁止营养补充剂宣称有保健功能。“凡声称保健功能的上述产品,须获得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方可生产和销售”。
同时,国家食药总局正在征求意见的《保健食品说明书标签管理规定》要求,保健食品说明书和标签中不得标注明示或暗示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内容;禁止保健食品使用具有描述性或者欺骗性夸大宣传的商标。(记者魏铭言)


揭秘印度生意最火爆的代孕工厂
虫草中添加“伟哥”?专家称无检验依据
火锅、小龙虾越吃越想吃? 地餐馆调料检
实拍妇科实习全程:女人越漂亮越容易得
英女子得了“睡美人症” 每天清醒两小时

日本核辐射地区生产的食物吃了怎么办
萨德对中国保健食品的进出口有何影响
别对疾病的小信号视而不见
美容觉可以改善脸色 打鼾却让你老丑笨
盘点乳房太大对女人带来的健康危害
罂粟壳吃了有什么感觉
英国脱欧,对我国营养保健产业的影响
雾霾下的自救方案(2017版)
H7N9病毒中话鸡肉 产业安全促发展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信息专报(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