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产品资讯 » 销售商俱乐部 » 营销方略

营销的逻辑

2014-07-31 来源:价值中国
       我一直都倾向于从宏观方面思考营销问题。
 
       在过去的营销岁月里,因为长期为中小企业服务,所以,用了大量时间研究弱势企业如何在竞争中获胜,提出了不做品牌做销量,没有业绩一切免谈,品牌不能当饭吃,甚至更进一步研究一个企业如何从弱势地位中崛起。当放眼全球竞争时,发现,这种思维其实就是中国营销应该具有的思维。因为在全球视野下,中国企业的营销,就是弱势营销。跨国公司是站竞争高端的思维,中国企业的营销则应该是如何走向高端的思维。
 
       中国人民解放军,从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四个野战军,经历了游击战、运动战和大规模决战。这个过程,不是战术性选择的过程,而是这支军队从弱到强的战略性过程。中国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也是一个战略性过程。不仅仅是单个企业的战略过程,也是整体上的战略过程。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国企业,是一个始终处于变动之中的企业集合。尽管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殊性,都有自己的选择,自己的营销思维,但整体上,中国企业客观存在着共同的营销思维或者规律。
 
       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国企业整体上遵循的营销思维,在我与刘春雄的《中国式营销》中,已经大致进行了梳理。但今天看起来,这些思维需要继续完善和升级。如果说,以前中国企业只是在竞争战略上走了自己的路,那么,我认为,未来,中国企业在对营销本质的定位上,需要进一步体现中国特色,并形成颠覆性营销观念。
 
       营销的近视,曾经是一个倡导企业重视需求,而不是拘泥于产品的革命性观念。但在实践中,它却逐渐被演绎成为对产品自身价值的忽略,以及对产品精益求精的忽略。这个在中国营销中,体现得更为极端,尤其是那些号称“策划大师”那里。
 
       “今年过节不送礼”,这个几乎家喻户晓的广告用语,热播这么多年,孕育出令人信服的产品没有?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纵观那些持续优秀的中国企业,一定是通过优秀产品支撑的。相反,那些曾经优秀的企业所以兴而复衰,一定是产品难以支撑。美国的民用制造业所以逐渐式微,原因在于产品,德国经济所以在发达国家一枝独秀,原因也在于令人信服的产品。
 
       一个大家也许仍然不愿意接受的现实是,中国企业的成功从来就不是品牌的成功,而是产品的进步。与跨国公司相比,我们即使是在中国市场,拥有品牌优势吗?夺回市场的家用电子业,是源于品牌力还是产品力?中国汽车工业竞争乏力,是品牌问题还是产品问题?如果品牌具有压倒性力量,中国汽车工业还有救吗?“林肯”这个曾经响当当的品牌何以走到今天?“悍马”何以下线?
 
       产品是营销的基础。任何创意,最终必然体现在产品上。企业的所有优势、修炼、积累,产品是最基本的载体,产品是皮,其它都是毛。为了论证这一点,我甚至把政治经济对商品的定义都搬了出来。
 
       品牌是跨国公司征战全球市场的法宝。大规模的宣传、传播离不开品牌。但品牌想落地,一定是基于产品。一个越来越鲜明的营销行为是,跨国公司的宣传、传播越来越集中于具体产品。汽车聚焦在车型,手机聚焦于款式。苹果是个品牌,宣传、传播则体现在具体款式上。甚至,聚焦于某种功能,比如苹果的拍照功能。
 
       附加值是另外一个说不清楚的东西。附加在品牌上的价值,其实是企业的。而附加在产品上的价值,才是消费者的。如果产品上没有太多的东西,东西都在品牌上,那么,品牌离出问题也就不远了。
 
       附加在产品上的价值,如果品牌化,那么,企业获取的将是超额剩余价值。消费者掏腰包买走品牌载体下的商品,那也一定是一个物有所值的商品。物有所值,符合商业原则,明码标价,这也是童叟无欺。只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将商品的价值榨取得干干净净。消费者得到的只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问题是按照营销法则,对消费者来说,最佳结果是在获得商品使用价值时,也能够获取一定价值,这个价值就是所谓的“消费者剩余”。用大家都能够理解的话说,就是买到的商品“物超所值”或者“物美价廉”。中国商品所以能够在发达国家受到欢迎,原因正是“物超所值”或者“物美价廉”。这当然是我们必须改变的。问题在于,我们要改变这些,劲应该使在何处。
 
       决定这一点的,是两个层次的问题。其一是我们应该如何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其二是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品牌建设。前一个问题是单个企业的营销问题,后一个问题,我认为是中国企业共同把握的营销问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上面已经给出了答案,即对产品精益求精,把产品做好,一直做到世界一流。这条路走好了,中国企业才能真正走向全球市场。目前走出去的是产品,并非企业。我们只是世界的生产车间,并非世界性的市场营销车间。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在技术上、工艺上、装备上、产品研发上、销售渠道上,还处于仰人鼻息的状态。我们甚至还没有能力上升到典型的营销状态,更不用说品牌建设阶段。我们只是在生产,在对真正的市场营销者“销售”,我们并非真正的市场营销者。什么时候我们不再仰人鼻息了,我们才能真正放开手脚,大展宏图。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如何把握品牌建设。跨国公司无论是在中国市场做营销,或者是借助中国产品在世界上做营销,都出现了重大变化,而这个重大变化就是重视“消费者剩余”。
 
       而对于这个变化,如果上升到电子商务,即互联网营销去思考,脉络则更加清楚。品牌营销的思维,本质在于通过挑起欲望,让欲望超越需求,进入另外一种满足状态,其实现基础则是信息的不对称。而互联网则让信息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对称。所以,即使是奢侈品,一旦上了互联网,价格也与线下大相径庭。
 
       而随着环保思维和人们整体消费观念更趋于理性,消费将更集中于产品本身而非品牌。那么,这种趋势的必然逻辑将使得品牌回归其营销功能,而非价值获取功能。
 
       这也是一个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得出的结论:一种产品如果在品牌引导下走向奢侈消费,其市场前景不是变得更好,而是恰恰相反。中国目前反腐倡廉行动让奢侈变得十分萧条,也反映了大众消费的真实状态。可口可乐、宝洁从来就不是奢侈消费,所以它们在全球市场长盛不衰。
 
       物美价廉是中国产品的基因。如何利用这个基因在全球新的市场环境下成为卓越的市场营销者,是全体中国企业应该共同探讨的战略问题。当然,我们必须让物美价廉变成相对概念而不是绝对意义上的物美价廉,因为物美的东西,价格绝对不会真正低廉。
 
       作为一种趋势,我认为,在全球市场上,谁能满足大众消费,谁才是真正的市场主宰者。谁能够让消费者获得更多的价值,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而面对十多亿人口的中国市场,则谁能够正确定义小康,并在这个市场上有效作为,谁将是真正的赢家。
 
       而在此之前,中国企业得确立这样一种认识:消费者关注的首先是产品,然后才是品牌。这才是企业应该树立的,正确的营销逻辑。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