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咏梅,女,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青年委员;首都医科大学乳腺癌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1993年8月始就职于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历任住院医、主治医师、副主任;2002年参加第三批国家级名老中医继承工作,师从郁仁存主任学习五年。长期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工作,整理继承郁仁存主任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对常见肿瘤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有较深入研究,擅长治疗乳腺癌、妇科肿瘤、肺癌、胃肠癌等疾病。作为主要研究者参加国家级及
赵卫东,男,主任医师。1993年开始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安徽医科大学妇科肿瘤专业硕士毕业,2005年获得副主任医师资格,担任安徽省立医院妇产科行政副主任,2007年开始担任硕士生导师,2009年赴德国威斯巴登圣约瑟夫医院进修学习,2011年获得主任医师资格,2013年兼任安徽省肿瘤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西区)妇瘤科的行政主任,目前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孔北华教授的在读博士。学术和科研成果:2000年以来作为主持人承担3项省级科研项目,作为主要参与者参加4项省部级以上级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在研项
汇海,男,山东济宁人。肿瘤中医治疗专家、原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副主任医师,现北京汇海中医医院院长。从事临床工作近四十年,重点研究各种肿瘤的治疗及中药治疗肿瘤的临床疗效和疑难杂症。擅长:中医中药治疗癌症止痛方面疗效确切。在中医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显著疗效,尤其是恢复老年性心脑血管柔韧性,荡涤心脑血管壁上的沉着物更为显著。潜心研究中医古方的同时不断创新给药途径,除口服中药外,还增加了舌下含服、外敷用药和直肠给药等方法,大大提高了中草药的疗效,为众多病人解除痛苦,帮助心脑血管病患者恢复健康。 擅长:
康静波,男,主任医师。1986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放射医学专业本科,1992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肿瘤放疗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并分配到海军总医院放疗科工作至今,为海军总医院放疗科、伽玛刀中心主任医师。担任全军放射物理专业组副组长,全军放射物理技术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放疗学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特聘专家,中国热疗协作组组委,国家大型医疗上岗证培训专家。长期从事各类肿瘤的放射治疗临床工作,擅长全身伽玛刀的临床工作及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治疗临床工作。各系统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体部伽马刀技术,头颈部肿瘤
李惠平,女,现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肿瘤学博士,2001.6~2003.6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Anderson Cancer Center学习。专长: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及生物免疫治疗等,强调规范化治疗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尤其对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更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诊治水平在国内享有盛誉,是NCCN乳腺癌治疗指南中国版内科部分执笔人之一,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内外临床试验。 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CSCO)执行委员,
徐兵河,医学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国家药物临床研究中心(GCP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以及担任《肿瘤瞭望》总编辑、《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副总编辑、《中华乳腺病杂志》副总编辑,《Translational Cancer Research》副主编,《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rkers》、《中华内分泌外科
王金万,男,主任医师。1976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1979年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专业班。毕业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研究所从事免疫学研究。1980年8月调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工作至今。任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和肿瘤协作中心常委副秘书长,北京电视台电视门诊栏目医学顾问,《中华肿瘤杂志》、《肿瘤临床》、《实用癌症杂志》、《临床肿瘤学杂志》编委。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教授、副主任、中央保健委员会保健专家。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及科研工作30余年,对各种实体瘤的化疗和生物靶
杨林,女,主任医师。1993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在北京地坛医院任2年多内科住院医师,1996年4月调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工作至今。并先后获得肿瘤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任中国老年肿瘤学会分子靶向分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肿瘤学会消化肿瘤分委会委员,《山东医药》、《中国医刊》、《癌症进展》编委。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及科研工作近20年,对各种实体瘤、尤其对消化道
张弘纲,男,主任医师。1982年12月毕业于湖南医学院医疗系医学专业,获学士学位,毕业后曾从事肿瘤放射治疗工作四年。1986年起从事肿瘤内科工作。1990年1月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1996年3月晋升为副主任医师。经过系统的培养及严格的训练,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从事肿瘤的放射治疗及肿瘤内科化学治疗18年,有丰富的肿瘤内科临床工作经验。掌握了常见肿瘤的综合治疗原则,擅长肺癌,淋巴瘤,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等常见肿瘤的内科治疗及综合治疗。并能处理肿瘤
周立强,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84年7月毕业于湖南医学院医疗系医学专业,同年分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工作。1991年5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2年4月晋升为主治医师。1994年4月-1995年4月赴新加坡国立肿瘤中心从事协作研究工作一年。1997年3月任副主任医师。1997年在美国进修GCP。2002年晋升为主任医师。在肿瘤的理论基础、临床诊治和新药研究(GCP)等方面经过了系统和严格的培训,有扎实的肿瘤学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肿瘤的药物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从
方健,男,主任医师。1984-1989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士,研究生导师。1989-至今在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长期师从我国著名肿瘤专家刘叙仪教授,从事肺癌、恶性胸腺瘤、胸膜间皮瘤等胸部肿瘤的综合及个体化治疗,对于肺癌疑难复杂病人的诊断、鉴别、治疗及严重毒副反应的治疗均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经验。1997年美国M.DANDERSON癌症中心进修。擅长疾病:对肺癌的综合治疗、规范治疗及个体化治疗有丰富经验。 从事肺癌、恶性胸腺瘤、胸膜间皮瘤等胸部肿瘤的综合及个体化治疗,对于肺
徐腾达,男,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急诊医学医教研工作,致力于危重症救治、临床中毒诊治、急性理化损伤的处理等。2005年10月至2006年4月,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里根急诊医学研究所访问(CMB项目:急诊医学发展创议;项目号:05-814),并按期回国。多次获院优秀员工和优秀教师称号。主要研究方向是:临床急性中毒的救治、基于急诊的危重症救治、急诊医学临床决策、急诊风险控制等。主编急诊医学专著2部:《现代急症诊断治疗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和《急诊主治医师
1970年11月入伍,历任部队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卫生所长。1987年7月专业,来到北京急救中心,一直工作到至今。目前任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医师,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及院前急救全国副组长;《中国全科医学杂志》、《中华全科医学杂志》、《中华网络医学杂志》、《中华卫生应急杂志》编委及审稿专家;北京急救培训中心、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应急培训中心、北京红十字会应急培训中心讲师,以及北京市专家大讲堂教授团讲师。从医44年来在医学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00余篇,在各种刊物及报纸发表医学科普文章
范中杰,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心血管内科。主业:冠状动脉和肾动脉介入,冠心病、代谢综合征综合诊治,循证医学。负责:心内科一组冠脉介入、心内科高血压组、医院循证医学教研室。 90年代起,熟练掌握起搏器、瓣膜病(二尖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等)经皮介入治疗。2002年起,分管协和医院一组冠脉介入工作(包括冠脉急诊绿色通道),成功进行了许多危重及复杂病例的冠状动脉和肾动脉介入治疗,负责并完成数千例冠脉造影术、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 一直工作在协和医院心血管病临床
郑志杰,男,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公共卫生学院院长。2009年度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985年毕业于原上海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复旦大学哲学系哲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公共卫生硕士学位,1994年获该校流行病学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7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回国前担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心肺血液病研究所资深医学流行病学专家和部门主管,负责医学研究转化和全国心血管健康临床指南的制定和实施。之前担任任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病研究所全球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