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公众营养

路人突发心脏病,你懂急救吗

2015-08-14 来源:解放日报
  路人突发心脏骤停,围观群众该不该施救?记者昨天通过市卫计委了解到,《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即将出台,条例中有一点格外亮眼:将对公众无偿参与救治免责,鼓励更多人加入到社会街头急救之中。
  
  条例被网民称为以保护好心人为原则的“好人法”,该条例因何而设?路人参与施救免责,对整个急救医疗服务有怎样的意义?施救比例会否立竿见影?
  
  我国公众施救普及率低
  
  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患者达54.4万人。中山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宋振举介绍,对心源性猝死、心脏骤停并非束手无策,发病后4至6分钟堪称黄金救治期。如在这一阶段科学正确施救,患者存活率约为10%至20%。然而,急诊送来的许多心脏骤停患者,未得到及时施救已撒手归西,十分可惜。
  
  市急救中心田建广博士参与了《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的制订。他解释,欧美发达国家公众施救普及率相当高(美国85%、法国40%),我国普及率低得可怜,不会救、不能救、不敢救,成为公众施救率的三道门槛。随着社会发展、文明程度的提升,公众施救呼声日渐增加,但一些负能量声音不绝于耳,通过立法途径来确保“热心肠”人免责很有必要。据悉,今年年初杭州已通过建立了“好人法”,北京等大城市也正积极制订相关法规。
  
  救命并非医院一家之事
  
  田建广认为,公众施救率高低体现了社会的文明程度。早前,一个案例在申城急救领域流传甚广:为提高心脏骤停患者救治率,浦东机场安装了数台除颤仪(治疗快速异位心律失常的仪器),然而仪器空置许久,既没人会用,也没人敢用,最终无奈全部拆除。此次立法确保好心人免责,鼓励旁观者或第一反应者积极帮助施救他人。不过,这种施救并非强迫或强制的,一旦出现纠纷或诉讼,法官也会有所考虑,更加倾向于保护主动施救人的权利。
  
  立法既是推崇社会公德心,也应从科学角度来加深认知。专家表示,许多人误以为救命只有医院才能实现,事实并非如此。全球公认的“急救生存链”明确:早期呼救、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后的综合治疗,5个环节共同组成急救。其中,前3个环节均发生在入院前,甚至救护车抵达之前。也正因此,路人参与施救,对心脏骤停等急救成功率具有至关重要意义。
  
  亟待普及公众急救知识
  
  立法会使公众施救率升高吗?宋振举说,敢救人更要会救人。普及公众急救知识,是亟待弥补的空白环节。以心肺复苏为例,国外从小学生到大学生,教师、警察等行业,是必备技能,我国鲜有针对公众的心肺复苏培训,大学生等群体的知晓率微乎其微。专家建议,全社会应从小学开始,强制培训心肺复苏;同时针对特殊职业,广泛普及心肺复苏技能。政府应对相关培训项目给予支持。
  
  专家认为,营造社会宽松、包容的舆论氛围同样重要。即便是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成功率也相当有限(规范心肺复苏下,心脏骤停救治率平均为15%),普通路人施救,失败在所难免。鼓励在公共场合帮助他人,应以科学态度看待救治成功率,而不是功利地“以成败论英雄”。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