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挽救患者生命、缓解病人痛苦的白衣天使,医生们见证或亲历着各种各样的温情故事,或有关患者、或有关亲人。今天的主角是来自浙江省立同德医院3个科室的医生,来听听他们印象深刻的值班故事吧。
鱼刺风波的后续让我湿了眼眶
(口述: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耳鼻喉科张艳艳)
我是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耳鼻喉科的医生,和所有的医生一样,白班、夜班,病房、门诊,日复一日同样的工作,却面临不同的病人,有高级知识分子,也有最底层的农民工,病情有轻有重,有简单有复杂!有帮病人解除痛苦后的成就感,也有不被病人理解时的沮丧!我们一个月要上4到5次夜班,因为很多医院耳鼻喉科没有夜班,我们一个夜班看40个病人实属正常,多的时候60多个,常常一个晚上只能睡一两个小时!下了夜班再查房、处理医嘱、手术等等。夜班耳鼻喉科最多的就是鱼刺,一个晚上60%都是鱼刺,到后半夜来看病的,都是吃夜宵、喝酒的,打架外伤的,到了医院就不消停了。

我的老公在我的每一个夜班,风雨无阻,他都会来陪我,怕我一个人上夜班害怕,顺便送来点心和水果。一天晚上八九点钟,正当鱼刺高峰,熙熙攘攘七八个病人在排队拔鱼刺,轮到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刚坐下就闻到一股酒味,我心里提前给自己打了个警钟,就是与喝酒的人说话一定要小心,因为听说不少喝酒闹事儿的。病人坐下说,医生,拔鱼刺,我问他疼痛部位,他指在喉结下方近锁骨的位置,根据经验判断,这个鱼刺应该是到了食道,需要进一步做食道透视或者食道镜,但是依然要先给病人做咽喉部的检查,以免遗漏,当我认真给他检查后说没看到鱼刺,刚想接下去说鱼刺可能到了食道,需要进一步做检查。他说:我这么痛苦,怎么可能没有鱼刺?你这是什么医生?说着站起来就要打我,刚好我的老公坐在边上,上前制止了他。我被他气得手发抖!用几分钟平复心情,继续看后面的病人,有叔叔阿姨,有大哥大姐,每轮到一个病人,坐下来不是先说病情,而是先安慰我一番。

一位50岁左右的阿姨,中午被鱼刺卡到,到其他医院看过,医生说没有看到。到了晚上,她仍然觉得刺痛难受,坐下后。看过喉咙,发现右侧扁桃体红肿充血,应该是医生和病人都在扁桃体上找过,仍然没发现,看到病人痛苦的表情,我很想帮助她解决痛苦,心想,一定要仔细帮她找,不然她一个晚上都睡不好,肯定很痛苦。我再次用心地帮她用枪状镊慢慢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扁桃体的腺窝后端外侧很隐蔽的一个部位发现了它。取出后,病人如释重担,面露喜色,拉着我的手,一再感谢说:“您真是一位好医生,技术真好,谢谢!”得到病人的肯定和安慰,之前的痛苦消失大半,还是理解医生的病人多啊!

到了晚上10点左右,病人高峰期过去,老公安慰我到晚上11点才回家。看着他离开的背影,眼眶再次湿润,这辈子我选对了职业,更嫁对了人。因为他的疼爱和支持,我才有动力做一名好医生!才有精力做一名好医生。感谢你,我的老公,在我每一个夜班时,都陪我到很晚,给我送来爱吃的水果和点心!感谢你,我的老公,在我加班到很晚时做好饭等我回家吃饭!感谢你,我的老公,在我周六日加班时,你陪着我们女儿玩耍和学习!感谢你,我的老公,每天主动承担家务,为了在医院忙碌一天的我能多休息一会儿!
作为一名医生,因为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有病人给予的肯定和感动,虽然有委屈,但我仍然愿意做一名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合格的医务人员,也希望病人对医务工作者多几分理解和体谅!
陪伴引导开启她新的人生
(口述: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精神科张滢)
我是一个精神科医师,每个月都要安排几天到急诊科会诊。急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患者,有酒瘾突然停饮后出现戒断症状的瘾者,有外地送来的疑难杂症,有服药自杀的等等。
有天晚上9点多,急诊接到有个少妇自杀患者的丈夫是一个穿快递员衣服的小伙,手上还抱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小孩。小伙说以前和老婆在广州打工时,老婆有抑郁症,吃过几天抗抑郁药。今天他下班回家,看到老婆躺在床上叫不醒,垃圾桶里扔着以前的药物包装,看看都吃光了。
看残留的药物包装,患者大概吃了十多颗抗抑郁药,还有二十颗劳拉西泮。我们立即给患者洗胃。半个多小时后患者醒了,我问她为何会想不开,她开始沉默,我给她左手用上穴位刺激仪,开始试探着问她一些原因:“老公对你不好?和婆婆吵架?生了什么看不好的病?……”她沉默了一会儿,对丈夫说:“你先走开一下”。丈夫很听话,马上走开了,她说:“我太丢人了,活得太累了”。
然后讲起她的病情:她15岁开始,看到成年男人脑子里会有一些情色的想法,出现这些想法时,心里会很紧张,极力想控制这些想法的出现,但控制不住,与人交往中不敢对视。而后她反复自责、回避交往,19岁时到广州打工,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被诊为“抑郁症”,开了抗抑郁药物,服药后情绪略有改善,那些想法仍然反复出现,后来她自行停药。
随丈夫到杭州来生活,平时丈夫在外工作,她独自在家,很少出门。近期带孩子又累又烦,想起自己的“病”,觉得自己一辈子都好不了,都会这么痛苦,于是就把药物都吃下去了,想求一死。
综合患者的其他表现,我告诉她,这是强迫症的表现,是可以治好的。征得她同意后,我把她丈夫叫过来,简单介绍了她的病情,开了相关药物,要她丈夫管好药物,每周来就诊。经过一次次治疗,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治疗时间由每周一次,渐渐延长到每月一次。经过将近一年的治疗,病人强迫症状已完全消失,偶尔会有些社交焦虑,继续用少量药物来维持,我让她就近配药,有事情再来就诊。
2015年8月某日,一对母子突然出现在我诊室,男孩子见面就叫我“伯伯”。没了快递员丈夫的陪伴,我竟然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她这次是自己来复诊的,目前儿子上了幼儿园,自己也在附近找了份工作,一切都挺顺利,说起以前的疾病,她笑自己当初年少无知,经过这次疾病,她获得了重生,也得以看着儿子健康成长。
作为精神科医生,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就在于陪同指引病人们回到正常的人生轨道,继续心身的成长!
十天十夜的不离不弃,他醒来的那一刻我心中充溢着幸福
(口述: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血液科蒋慧芳)
2015年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周五,也是我年前最后一个专家门诊。一个病人家属来找我,说:“我有个亲戚在外地XX医院,医生说情况非常危急,得的毛病和我妈当年一样,是血小板方面的毛病,家属不死心,想转到你们医院来,不知可不可以?”当年他岳母得的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脾梗塞,数次住院,行血小板分离术,一次次转危为安。由于还有等候的病人,我没有细问,就答应了。
快到下班时间,家属告诉我“120在绕城高速了”、“那边医院说转院途中风险很大,随时可能在路上死亡……”我预感到不是血小板增多这么简单了,我和值班的苏医师及我们科的学生留下来等待120。
下午6点多,患者送达医院,刚转移到病床上,还未来得及接监护导联,即出现牙关紧闭、四肢强直、双目凝视,癫痫大发作。其实这一刻我已明白,患者很大几率为TTP(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持续性癫痫发作。我也明白我的春节休假泡汤了。
TTP这个病全称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该疾病是血小板减少,和血小板增多症完全相反。TTP是血液科少见但极度危重的病症。血小板减少会造成广泛血小板性血栓,继而引起红细胞异常,造成血管内溶血。这些血栓最容易出现在颅腔、心脏、肺脏、胰腺、肾脏、肝脏等脏器中,每一个脏器的损害都可以直接危及生命。20年前,该疾病死亡率高达80-90%。
TTP发病的机理比较清楚,但治疗手段还是比较匮乏。主要的抢救措施是血浆置换,就是把血浆中缺乏的ADAMTS13这种酶通过置换的方式重新注入血液中,让它担当起解开血小板聚集的责任。
当日晚上11点多做好第一次血浆置换,患者癫痫减轻;第二天病情反复,又进行了2次血浆置换,癫痫消失了;第四天患者仍意识不清,但对我们的呼唤有所反应;但到了第6天,也就是年三十,她再次陷入沉默,对外界无任何反应,复查血小板又降到2万。
年初一,复查指标还在下降,昏迷还在加深。我们决定采取国际最新的抢救措施,用强免疫治疗,用靶向药物来抑制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尽最大可能恢复血液内的ADAMTS13酶,但靶向药物的说明书上并无该病的适应症,且费用很高,用一次就要2万元左右,一旦效果不好,家属是否会理解。
在和家属充分沟通同意后,年初一用了药物,年初二、年初三、年初四……我们的医生不离不弃,置换在继续,抢救在继续,最终患者终于苏醒了过来。
春节假期是完全泡汤了,但患者醒来的那一刻我觉得那种成就感充溢的幸福,是假期休闲也无可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