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健康新闻

“自由医生”或说医生自由执业再度成为热点

2014-10-22 来源:121健康网

[导读]2013 年,“自由医生”,或者说医生自由执业,再度成为新闻热点。

“自由医生”或说医生自由执业再度成为热点

2013 年,“自由医生”,或者说医生自由执业,再度成为新闻热点。

上海的张强医生在 1 月率先离开公立医院,开始自由执业。从此,他不再隶属于任何一家医院,不仅自己给自己发薪水,甚至连助手和秘书的薪水和五险一金都是他来发。

作为中国最知名的静脉曲张微创手术专家,辞职前的张强早已功成名就。

鉴于他的影响,当时业内就有人评价说,“张强医生此举,会成为中国医疗史标志性事件。”

6 月初,“急诊室女超人”于莺在北京公开宣布,离开协和医院。于莺敢想敢说、率真执着,微博红人是很多医生的偶像,在微博上拥有 200 多万粉丝。她还没有明确计划好下一步做什么,但当“于莺”这个名字拥有了品牌影响力之后,她决定不再依附于公立医院的体制。

离开协和的不止于莺,去年年底协和肾脏内科主治医师朱岩辞职,南下深圳,与两个合伙人一起,拉到一笔天使投资,开办了一家连锁诊所。朱岩不断邀请公立医院医生,加盟诊所自由执业,这在医学界引起了震动。

勇敢者的队伍很长,2010 年云南的周乐今医生“下海”,成为探索自由执业的先行者。虽然此后不断与私营医院发生冲突,并最终对簿公堂,但他从未后悔。

多年以来,医生一直实行“准公务员”制,但这四位中国“酷医生”,却勇于在现实中撕开一条裂缝,探寻自由执业之路。

事实上,在全世界 90% 以上的国家,医生都是自由执业。中国医生身份的“解放”, 是医改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中国公立医院系统的建立,原本想解决的是人人都能来看病的权益。”

上海国际医疗中心 CEO 辛树林指出,“现在中国几乎是全球医保覆盖率最高的国家,已达全国95%的人口。”但是,旧有体制最核心的矛盾却在于,畸低的医务劳动定价和以药养医政策。两者相加造成过度医疗和粗糙医疗的恶果。

一方面是医疗资源不足,病人看不上好医生,住不了院,很大一部分金钱又浪费在了不必要的药品上;另一方面,医生们看一个门诊挣几元钱,为了完成医院指标,又不得不违心地开出高价药。

过度医疗和粗糙医疗又引发了医患纠纷。2011 年著名的丁香园网站发布了《医生工作场所防暴力行为中国版指南》,甚至细化到了指导医生不要背靠门口而坐。

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调查统计数据,近年来全国医患纠纷每年已达近万起,而在医疗纠纷中,70% 的医院发生过患者殴打、辱骂医生的事件。

新一轮医改势在必行。但医改究竟改什么?四位“酷医生”都意识到,最根本的就是要改变医生身份。

2009 年,卫生部下发《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一个医生可以同时选择三个执业点,这让自由医生成为一种可能。

如果让医生自由执业,市场就能为医生定价,医院也不用药品供养。加上按照国际惯例引进第三方保险机构对医生和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就能真正下活一盘棋。

“我最大的理想就是自由执业。什么时候中国医生能像欧洲足球运动员一样,可以自由转会了,那医者的价值,才会真正淋漓尽致地得到体现。”周乐今说。

中国酷医生,已经行走在路上。

张强:自由医生“探路者”

“自由医生”或说医生自由执业再度成为热点

张强如今不隶属于任何一家医院,他是一名“自由医生”。

张强的名片很简单,正面印着“张强医生”,反面印着“Dr.Smile”(微笑医生)。每天早晨 7 点,张强都会在 iPad 上画一幅风景画,发送到微博和微信上。他在绘画上颇有造诣,尤其喜欢在 iPad 上画画,常常三五分钟就完成一幅作品。两年前,美国苹果公司还专门邀请他去旧金山讲授如何在 iPad 上画画。

张强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他喜欢戴花色手术帽,“因为这能给病人带来好心情。” 在医院, 这种印有“CARE、HEAL”(关心、健康)字样的个性手术帽,在术后经常“丢失”,因为“喜欢它的护士们太多了”。

在做手术时,张强会在手术室里播放法语歌曲,“这样手术台上的病人就没那么焦虑了。”选择法语歌是因为大多数人听不懂歌词,加上节奏舒缓,特别能安抚人的情绪。

事实上,张强与其他医生最大的不同在于,他现在不隶属于任何一家医院,他是一名“自由医生”。

上岸与下海

2012 年底辞职前,张强就已在体制内功成名就:作为中国最知名的静脉曲张微创手术专家,他创新的多项血管微创技术,填补了亚洲血管外科的空白。

他是国内第一个把腹腔镜技术应用到血管外科的医生,其自行设计的医疗器械,则获得了两项国家专利。

张强出身于医生世家,爷爷是中医,外公外婆是西医。妈妈从小就给他准备了一个手提包,并告诉他,“这是你以后当医生出诊用的。”

张强从小被长辈悉心调教,他有两个爱好:画画和武术。七岁开始,张强就参加了武术班。“其实我们也算武术世家,我舅舅开了一个武馆。”每天凌晨 4 点,母亲就捏着他的鼻子,让他快速起床。张强和两个姐姐一起习武,包括散打、拳术以及刀枪剑戟。这一练就是 10 年,一直到他上大学为止。

成年以后,文理兼修的他终于如愿成为一名外科医生,而且看起来一帆风顺。参加工作后,他在邵逸夫医院工作了 10 年,其间接触了美国医学思维。后来他创办了杭州市血管外科中心,所在的科室成为当时全国最大规模的血管外科。

五年前,张强来到上海。在高手如林的医学界,在经过了一轮又一轮面试,张强进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血管外科,很快成为科室主任,并在好大夫榜上排名血管外科第一。

但职业瓶颈不期而至。“公立医院的行政臃肿,并没有围绕医生服务,整天都有开不完的会。”他说,“而且病人来看病,一切都是糊里糊涂的。不知道该找哪个医生,排多长时间队,如何检查。”

国内所有的公立医院,几乎天天都在上演相似的一幕——如果不是特需门诊,一个医生一天几乎要看 100 多个病人,好不容易排到了,看病也就 2 到 3 分钟时间。说白了,“中国的医疗水平,根本还处于混沌状态。”

一天,张强来到办公室,看到网上报道又一名医生被打,十分感概。习武出身的他奋而在微博上支招:“当遇到无赖围攻,男医生们首先要脱掉白大褂表明态度、形成威慑,靠墙壁或者办公桌而站,免得背部遭受攻击。”

医患关系紧张、医疗服务粗糙,医生和病人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这和张强在国外看到的医院大相径庭。美国刚刚公布最受信任的十大职业中,医生排名第一。

问题出在哪里?张强认为,“根源就在于,现行医疗体制中的医生劳务价格出现了扭曲。”作为病人都觉得看病贵,“可在公立医院,一个护士注射价格才 1 元。这不是笑话么,现在外面擦一个皮鞋也不止 1 元。”医生的待遇也好不到哪里去,一个专家门诊收费才 17 元,医生看一次病可得 2 元。

有些医疗项目的低价,令人难以置信。“比如,国内手术做一次麻醉才 200 元,而用这笔钱连一个麻醉包都买不回来。麻醉师是在赔本劳动,你让他的价值如何体现?在如此困境下,谁的内心还会有驱动力?”

这样的价格体系,显然无法支撑医务人员的生存。于是,现实中又出台了“以药养医”的政策。30 年前的政策规定,医院拥有一个权限,即在购进药物后,可以收取差价5%-15% 的加成利润。“当医生和护士的劳务价格已经低于成本时,医院靠什么赚钱?那就是药和检查。”张强认为,“这就造成过度医疗问题,可能一个病原本只需吃 10 元的药,最后却让你花上 200 元。结果,看病的总额反而更高。”看病贵,就贵在药物和检查。

而身为医生,整日给病人开不需要开的药,做不需要做的检查, 谁也不好受。“在体制内越有良知的人,越想出走。”张强说。

最终,小儿子的出世让张强下定了决心。“在手术室,我看到宝宝那么顽强、努力地来到人间。一瞬间,我感觉没有什么东西是可惧怕的。”当时,张强的太太已经 40 岁,所有的公立医院都建议她剖腹产,但一家私立医院的妇产科医生孔玉屏经过检查后却建议顺产。

结果,张强发现整个过程非常安全舒适。生产时,孔玉屏选择的麻醉师收费 3000 元。“他其实不是全市最贵的,但水平最高。”为了让产妇舒适、孩子健康,这个麻醉师随时前来观察:“不是一上来就给你麻醉,而是根据准妈妈的疼痛感、宫缩来逐步用药,看看哪一点对人是最合适的。”医生也一直在侧,“这让生孩子的过程,一点不恐怖。”

经此一役,张强彻底想明白了。2012 年底,他在微博上宣布:“在 2013 年离开体制执业,要为中国善良优秀的医生们寻找一条新路。”

此时,上海已经不断释放出各种医改信号。除了继续鼓励医生多点执业,也明确提出未来会把特需门诊从公立医院剥离出去。与此同时,由社会资本筹建的两个高端医疗园区——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和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即将面世。这就意味着除了公立医院,医生们将有更多可选择的执业点了。

家学再次支撑了他的视野。“很多人告诉我,现在出来自由执业情势不明、风险太大。但若从另一个角度看,此时行动其实就意味着没有对手。这还是父亲从小教会我的哲学思维。”

在张强看来,离开公立医院的管理,离开准公务员的“体制内”, 去自主选择执业方式和执业机构是“上岸”, 不是“下海”他也想到了失败。“如果失败了,我就写一本关于探索的书。有那么一批优秀医生离走出体制就差一步,我愿意为大家先探个路。”

“自由医生”或说医生自由执业再度成为热点

张强在绘画上颇有造诣,尤其喜欢在 iPad 上画画,常常三五分钟就完成一幅作品。

上岸第二季

在 2012 年最后一天深夜,张强在微博上宣布:为了迎接 2013 年,我决定再下调年龄到:28 岁。

在“上岸”前,张强先做了一次全面体检,“结果显示,我各方面都达到了 28 岁的健康体征。” 虽然已经 46 岁,但常年坚持习武让张强看起来也就 30 岁出头。

他还让一个麦肯锡的精算师朋友,为其做了一份详尽的时间管理表。“包括手术量如何控制,如何转台都非常科学。”

张强选择的第一个执业点,正是孔玉屏所在的上海沃德医疗中心。“我详细考察过了,目前沃德的手术室是全市配比最高的,符合当日手术中心的模式。”

张强的新办公室在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明窗净几,桌子摆放着红色玫瑰,墙上的漫画特别抢眼。这是一个画家病人的作品。画上的张强穿着白大褂,站在丛林密布般的血管上,戴着一双红色拳击手套左右挥舞 。

办公室的窗台上还摆放着全家人的照片,张强说这是他挑战自我的动力。

张强如今是沃德医疗中心的“开业医生”。“开业医生”与医院不构成隶属关系,与护士、助理医生、科室主任隶属于医院的签约有所不同。“我在医疗中心没有薪水,所得收入是分成。就像很多执业律师一样。”

由于一个人无法单独实施手术,张强还带了一位医生和一个秘书,他们的薪水( 包括五险一金),都由张强承担。“病人前来看病,都采取预约制,只要找秘书,就随时可以联系到我。”

张强把自己“上岸”后的经历在微博上直播, 并将每三个月定义为“一季”。如今已经是“第二季”了。

“上岸”后,张强的理想已经部分实现了:病人是预约的。等候大厅温馨明亮;有秘书安排病人;就诊私密;诊室隔开;检查和抽血不需预约;记录电子化;可从网络上查结果和咨询。

最初,沃德把张强的门诊费挂号费定为 1600 元,他主动改为 500 元。只比其原来在公立医院特需门诊贵 200 元 。

沃德医疗中心的一切都是按照美国最顶尖的私家医疗服务配置的,手术客人的更衣间里,甚至有独立洗浴和卸妆室。医疗中心还为病人提供免费 WiFi。

第一个来看病的是张强在微博上的粉丝。张强和病人足足沟通了 20 分钟,这正是他的理想——病人是在舒适安静的环境中就诊,他一天最多看 9 个病人,而一天的手术量最好限定在三台。

对于自由医生的生活,他曾经这样开玩笑:“最好早上做手术,中午去杭州湿地午餐,晚上再回上海补一顿咖啡。”现在他每天 8 点半到岗,下午为自由时间,完全归自己。

不过,一开始他坦言还是有压力:“主要是争取早日让公众知道我。”大半年过后,他在微博上发布了《上岸第二季》的“剧情”:“现在每个月病人都在不断增加,已经开始逼近负荷。第二季度的收入,开始接近我原来在三甲医院时整个科室的业务收入。血管手术,已经位居整个沃德医疗中心的首位。”

仅仅几个月前,张强对病人是否冲着医生个人来看病,还有些惴惴不安。现在,他很肯定地告诉记者:“这样的行医理念可行——即医生个人品牌结合医院开放性平台,早已被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医生实践了。自由执业,在中国非常稀缺。”

张强上岸前,对市场进行过详细分析。“保守统计,静脉曲张的发病率也在 10% 以上,光上海就有 20 万人需要手术。这其中又有很多是需要手术不影响上班时间,希望刀疤漂亮的。”他说:“静脉曲张的个性化手术是早上做完、下午回家,第二天就能上班。如果条件允许,又有哪一个病人不希望如此呢?”

“现在发达国家近一半的手术都不需要住院,当天就能回家,这是对技术的要求。我就是要推广当日手术。”美国医院在 1980 年代也是以兴建大楼、扩大病房规模为主,但经研究发现如此一来,感染率上升,后转向当日手术医院。“这在全世界都很流行,唯有中国落后了。”

“一切取决于技术和管理。”张强现在为静脉曲张患者实施的 CHIVA 当日手术,就需要主刀医生亲自做术前 B 超,耗时很长。一般的公立医院,无法给医生提供这样的条件和时间。

但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在不断增强 。张强判断自由医生的高端市场,将“会越来越好。”

一个曾经的病人,来沃德找张强做了第二个手术。这是一个女病人,两次手术都是张强做的,感受却全然不同 。“在公立医院,麻醉是她躺在手术台上签的。消毒要脱掉裤子,糟糕的是门口有几个男医生嘻嘻哈哈,让她感觉很没有尊严。”而在沃德,“她消毒的时候,连我都要回避。”

“自由医生”或说医生自由执业再度成为热点

拳击是张强的爱好之一。他七岁开始习武,每天凌晨 4 点就起床练拳,还曾在上海市高校武术比赛中获得奖牌。

自由医生的未来

2012 年底,张强几乎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出体制”。办辞职手续的路上,他被拿话筒和扛摄像机的电视台记者拦下,索性先发制人道:“对,我很幸福。”

按照 2009 年卫生部下发的《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一个医生可以同时选择三个执业点。这是医改发出的强烈信号,希冀借此逐步改变医生身份推动破冰之旅。但事实上,“敢吃螃蟹”的人很少,许多城市的医生申请数为“零”。

张强有着自己的判断。“我已经看到未来三四十年以后的中国医疗市场,必然是自由执业。这条路是世界上 90% 国家的医生,已经走出来了的。”

张强想要构建一个不同于公立医院的团队,通过多点执业,探索与以往不同的医生工作模式。“美国大多数医院是没有医生的,只是一个流动开放的平台。”

在美国进修的日子是他人生中最大的转折点,因为他亲眼看到了“中国医生未来 30 年后的情形。”

1997 年,张强来到了美国医生布莱纳的家中。布莱纳选择在北加州的郊县执业,因为当地医生人数少,且收入不菲。

布莱纳医生是普外科和血管外科医生。他和另一个胸外科医生合伙开了一家诊所,多余的空间租赁给了另外一个医生联合体接受五官科病人。诊所设于他多年前购买的一幢独立别墅里。其手术主要包括一些简单的局部麻醉和内镜检查。

布莱纳手术时口述,由秘书完成各种记录;遇到复杂病例,病人被转到他签约的当地一家医院手术,当地医院只提供护士、麻醉和术房条件,没有自己的医生,该手术由布莱纳本人完成。

在美国,医生的费用比检查和药品器械费用要高。1997 年医生的收入大概在每 15 分钟 200 美元以上。由于收入不菲,且当地房价便宜,布莱纳医生一家住在一个大宅子里。 一栋三层的木屋有 6 个卫生间、 2 个餐厅、5 个卧室,院子占地 200 亩。一条小溪流过院子,布莱纳还在树林里养了两头驴。

2013 年,张强和他在旧金山又聚会了,布莱纳的儿子已成为医生,女儿成了护士。

“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医生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可以从事医疗行业。这和中国截然不同。”张强说,中国的现实困境不仅让很多医生萌生去意,甚至不想让孩子们学医。

但张强却不这么想。2 岁的小儿子就经常戴着他的花色手术帽当头巾,这个医生世家的传统将由张强继续传承。

“自由医生”或说医生自由执业再度成为热点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