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生冲出来一把抓住他:“你的病情有危险,不能回去!”
周围病人和家属齐刷刷地往这边看,病人赶着找医生很常见,这医生为什么硬拉着病人不让走呢?
病人坚持回家 医生百般挽留
浙江在线记者了解到,这位试图“越狱”的病人老陈,今年40岁。那天,他觉得右边肚子胀痛,还有些恶心、呕吐,于是跑到邵逸夫医院急诊室,想配点药吃。
急诊医生发现老陈右上腹有压痛,眼白有点发黄,心里明白了一大半:病情不像老陈自己想的那么简单,可能是胆道系统疾病,要验血、做B超进行确认。
果然,血白细胞已经飙到21.5x10^9/L,正常范围是3.5-9.5x10^9/L。同时,他还有肝功能异常、黄疸。B超也查出了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肿大、胆总管多发结石,提示为胆道梗阻引起的胆管炎。

医生回忆说,当时老陈看上去软弱无力没什么精神,病情可能比较严重。于是赶紧跟他解释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危险,病情恶化会很快,如果不及时处理,甚至有生命危险。
但老陈觉得自己平素身体健康,以前有过几次肚子痛,也都是熬熬就过去了。“该不会是医生危言耸听?”老陈坚持配点药就走,医生怎么劝也劝不住。
可急诊医生明白,不能让病人就这样离开。他接连叫来了急诊科专家和医院总值班,全体出动,苦劝老陈住院治疗。
病情突变 多学科连夜救治
倔强的老陈还是没有一点要留下的意思。但是,接下来病情恶化的速度让他措手不及。
他开始大汗淋漓、反应迟钝、心跳加快。急诊科蔡华波医师判断:病情恶化了。“这是感染性休克的前期表现,随时会危及生命。”
老陈终于同意留院治疗,可这时病情已急转直下:寒颤,高热,呼吸困难,神情淡漠,低血压……很快就命悬一线。
抢救刻不容缓!急诊抢救团队立刻与老陈出差在外的爱人电话联系,医院总值班签字,把老陈送入急诊监护室。
此时,老陈已经出现难以纠正的酸中毒以及多脏器衰竭,只能靠大剂量升压药物维持血压。
急诊医生一边积极抢救感染性休克,帮他滤除血液中的炎症介质及代谢废物,一边联系消化内科解决胆管梗阻问题。尽管鼻胆引流管放置顺利,但老陈胆管化脓发炎严重,胆汁分泌减少,胆汁很黏,引流并不顺利,病情还在进一步恶化,需要急诊外科手术解除胆道梗阻。
征得家属同意后,普外科专家为老陈急诊进行了手术。经过多学科的通力合作,手术顺利完成。
说起这个病例,蔡华波医生特别感慨:“幸亏当时急诊医生极力劝阻病人,没有回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肚子痛是小事?可能会致命!
蔡华波说,肚子痛很常见,但是背后的原因很多。有些引发腹痛的疾病非常危险,一定要重视,比如胆管炎。
“急性胆管炎是胆道淤积和感染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热、黄疸和腹痛。”蔡华波介绍,肠道梗阻及淤积是导致急性胆管炎最重要的原因,而最常见的胆道梗阻原因则是胆道结石(28%~70%)、良性狭窄(5%~28%)以及恶性肿瘤(10%~57%)。
他提醒,胆总管结石患者,如果有以下危险因素,要特别注意,比较容易发生重度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结石嵌顿、吸烟、年龄大于70岁、合并胆囊结石。
此外,年纪较大的人和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也要注意,这些人症状可能不典型,或许会延误诊断及治疗。
那么这种病该如何治疗呢?蔡华波告诉记者,即刻引流是挽救生命的措施。同时,抗生素保守治疗对70%~80%的急性胆管炎患者有效。若患者在最初的24小时保守治疗期间未能改善,需尽早实施胆道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