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健康网1月5日讯 ( 记者 翁含露 通讯员 王雪飞) 11岁的小姑娘茵茵之前因为腹痛住院,检查发现左侧卵巢因长了肿瘤并发生卵巢扭转,导致缺血坏死,不得不切除左侧卵巢。没想到一个月后,又因为同样原因,右侧卵巢差点也被切除而完全失去生育能力。
另外一个3周岁的女宝宝,也是肚子痛了一个月后才发现是卵巢扭转,整个左侧卵巢也被切除了……卵巢肿瘤发生在未发育的小姑娘甚至幼龄女宝宝身上,一点都不少见!
2015年-2016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浙大儿院”)肿瘤外科手术处理了150多例患卵巢肿瘤的小患者,最小的刚出生一个月不到。最近这几天也陆续有卵巢肿瘤患儿入住医院。
“儿童肿瘤多来源于胚胎时期异常分化的细胞,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和成人肯定是不同的。”浙大儿院小儿妇科副主任孙莉颖副主任医师告诉浙江在线记者,女童卵巢肿瘤并不罕见,其中畸胎瘤居多,占了一半以上,而恶性肿瘤仅占不足5%。
女童出现腹痛,警惕也可能是“妇科病”
良性的卵巢肿瘤本身并不可怕,不过一旦发生扭转,情况可能一下子变糟。为什么会发生扭转?

从解剖结构上看,卵巢在肚子里的位置是腾空的,如果卵巢有囊肿而且还比较大,重心就会出现偏差,在运动中或突然改变体位时就容易发生扭转。
就拿11岁的茵茵来说,之前因为腹部疼痛住进医院,左侧卵巢长了一个肿瘤并发生扭转,手术时发现卵巢已缺血坏死,不得不整个切除。
术后一个月,茵茵又出现右下腹疼痛到医院就诊,经B超检查发现阑尾略有水肿,但并不严重,因此医生建议先做观察,之后又做了抗炎治疗,但情况仍不见明显好转,随后茵茵被转送到了浙大儿院。
浙大儿院肿瘤外科副主任王金湖回忆,孩子送来的时候已经是夜里10点,再次做B超后提示右侧卵巢肿大,考虑可能是卵巢出现问题。“手术中我们发现右侧卵巢颜色明显不对,因为受扭转的影响已经严重缺血,当时真的不知道这唯一的卵巢能不能保住,压力很大。”
小心复位了扭转的卵巢,观察了约15分钟,幸好卵巢没有完全坏死,随后切除了肿瘤,以及对剩余的卵巢进行重建和固定,茵茵才得以保留了卵巢的功能和生育的机会。
这里家长甚至包括医生都需要警惕的是,对于未婚未育、无性生活记录的女孩,如果出现腹部不适或疼痛,除了排除阑尾炎等常见外科疾病,也必须警惕卵巢肿瘤等妇科疾病的可能,最好做盆腔B超进行检查。
不过近年来情况有所好转,浙大儿院的统计显示,2015年70多例就诊的卵巢肿瘤患者中,有11例完全切除卵巢,到了2016年,80多例就诊患者中完全切除卵巢的下降到了7例。
早发现早治疗,医生就有机会保住卵巢
王金湖医生介绍,微创精准卵巢肿瘤切除术是浙大儿院肿瘤外科治疗卵巢肿瘤的标准手术,通过腔镜微创手术精准切除肿瘤来保留卵巢。“当卵巢没有完全坏死时,医生就有机会尽可能保住卵巢,所以发生卵巢扭转,早期发现、及时诊断非常重要。”
从目前临床统计的数据来看,女童发现卵巢肿瘤的时间段集中在新生儿期和学龄前期。因卵巢肿瘤就诊的新生儿中,有部分是产前诊断就发现的,也有部分是新生儿体检发现的。这是因为肿瘤生长的速度有快有慢,所以也有因肿瘤太小而未被发现的,这部分孩子就有可能在长大以后,比如入学体检时才被发现。
还有一种情况是,父母或老师发现了孩子有早发育的迹象,带到医院做评估才发现卵巢有占位性病变,而这有可能是导致一部分孩子内分泌异常,是引起早发育的直接原因之一。
如果是卵巢恶性肿瘤,要避免“营养风险”
对于卵巢恶性肿瘤,光靠手术不够,需要手术、化疗等结合的综合治疗,营养支持也必须跟上。浙大儿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马鸣告诉记者,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家长不敢给患病的孩子吃这吃那,越有营养的越怕“发”,真的是这样吗?
恶性肿瘤会从体内摄取营养,以此加速其分化和增殖,同时容易造成患儿营养不良。一旦营养不良,手术成功率下降,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比如愈合缓慢、并发症增加。与此同时,患儿对于放、化疗的耐受度也会明显下降,或者骨髓抑制厉害、易发生感染。
马鸣副主任说,营养治疗应该贯穿恶性肿瘤治疗的各个阶段,但并不是说一定要买昂贵的蛋白粉、铁皮枫斗等营养品来当做孩子的普通食物。
据了解,目前浙大儿院营养科每周三上午10点会在滨江院区住院部10楼开设“营养课堂”,有兴趣的家长可前往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