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风向,浙江省健康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和突破,其中也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前沿的、新兴的企业。
近日,2016浙江国际健康产业峰会在浙江义乌召开。浙报传媒新闻直播间也邀请到了来自健康管理、医健投资、医院管理、社会办医、医疗信息化等各届大咖,一起与大家畅谈:随着浙江省健康产业的升级,浙江的健康产业将走向哪里?下一步将布局何方?

访谈嘉宾:明天国际企业机构总经理潘仁进;仙居县人民医院院长张文明;仙居县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龚永进
“互联网+”热风劲吹,传统医疗行业也站到了风口上。借助互联网连接、智能的特性,移动医疗应用、互联网医院等各种形态层出不穷。不少传统医疗机构顺势而为,进行服务的转型升级。其中,就有明天国际的身影。
自从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拍下第一张X光片,医生自此得以洞察人体内单靠肉眼所无法看到的器官变化。医用胶片也由此进入医用领域,用于记录放射影像。但随着整个时代都跨入数字化,移动互联网络无处不在,传统医用胶片就变得不再顺应时代发展了。
潘仁进心里有一串清晰的数字,我国一年要使用近8亿张胶片,近150亿元人民币的医疗费用。无胶片化不仅可以解决传统医用胶片的污染问题,同时节省大量医疗经费,受惠的是全体百姓。
“以互联网为纽带的世界,就像一个高速旋转的离心机,将不属于互联网的人和事物,抛甩到生态边缘。你要么顺应,要么被淘汰!你的选择就是没有选择!”2015年7月,明天国际发起了临床服务的无胶片化运动。
目前,“无胶片化医院”已经在浙江省兰溪、仙居等地的医院开展试点,构建了基于互联网、云存储、移动应用的全新的病人影像服务流程。病人就医挂号或特检登记时生成一个设别身份的二维码,只要通过微信等工具扫描二维码,病人及家属即可自己浏览和下载电子胶片和报告。
仙居县人民医院院长张文明表示,作为“无胶片化医院”,这样的操作,不仅让老百姓就医流程更顺畅、更实惠,也释放了医生压力,同时有利于医院环境的建设。
随着“互联网+医疗”新模式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用户接受无胶片化服务模式,“牛皮袋+医用胶片”被“移动端+电子胶片”所取代,病人的检查资料可以随时随地在自己手机上浏览和下载。
人们都曾有过美好的想象——手机中藏着一本属于你的“健康护照”,从小到大的患病就医经历都一一记录在案,医生不需要重复问你的既往病史,甚至可以进行精确的远程诊断。现在,这样的愿望正在一点点实现。
明天国际建立了“全网云”医疗服务平台,正是以临床信息共享、病人服务、移动医疗和互联网医疗为主题的医疗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可大幅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病人的就医体验。
“医学影像的共享是医疗机构的短板。患者往往需要拿着胶片奔波寻医,医患之间缺乏更直接高效和全面的沟通。‘全网云’医疗云服务平台推出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为医院提供全面的影像资料云存储服务。上级医疗单位的影像专家在获得授权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全网云影像平台,方便浏览病人影像并及时提供会诊服务。”
对于未来,潘仁进表示,“全网云”还将突破多省市深度合作,助力医疗机构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无边界化,提高诊疗效率,并满足医院远程会诊、双向转诊、患者网络问诊等一系列综合医疗应用需求。
“现有在建的分级诊疗体系都具有系统地域性,而老百姓的健康服务需求是无边界的。我们必须打造一个更加广域方便的个人医疗信息交互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