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科就遇到了一位因“纵隔脓肿”导致气管烂穿两个大洞的急重患者。
幸运的是,最终医生们用两台风险极高的四级手术(最高难度等级)救回了患者。医生们和窒息争分夺秒,用一台3分钟的“限时”手术修堵住了气管破口。
脓肿把气管给烂出了两个大洞
人活着就得呼吸,那如果气管破了个大洞可真出大事了。
三个月前,在杭州下沙工作的42岁余某突然高烧不退,抗炎治疗期间还出现了胸痛和气急的症状。随后胸部CT和气管镜检查发现他得的并不是普通的感染,而是纵隔脓肿,而且这个脓肿还把气管给烂穿了两个大孔!
“空气通过这个破口进入纵隔及皮下,患者全身就象是充了气的皮球。纵隔的脓液也可以通过这个破口进入气管内,导致肺部感染不能控制。如此恶性循环,患者的状况继续急转直下,已处于死亡边缘。”接诊的浙大邵逸夫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陈恩国主任医师说,这样的疾病患者死亡率很高。

Y型支架放置后气管内情况
定做“人工气管”堵住破口
纵隔脓肿可以手术切开引流,但“患者气管的隆突附近有二个大破口,每个破口都有硬币大小。”陈恩国说,这两个破口非常棘手,正处于气管的三岔路口,手术切除吻合很困难,且在急性感染期很容易再破。
怎么办?最后医生们按照患者气管尺寸定做了专用的Y型覆膜支架。就是用记忆合金作框架,外面再覆一层膜,做一段Y型的“人工气管”;然后把这段“人工气管”放进去,堵住破口,等破口长好后再把“人工气管”取出来。
争分夺秒,这是一台3—5分钟的“限时”手术
“气道介入治疗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基本上所有的操作都属于外科级别中难度最大的四类手术。”陈恩国解释,气道介入治疗的部位往往在气管下部,有一些操作时无法使用呼吸机,这期间气管完全堵塞,患者无法呼吸,也就是说,需要医生在3—5分钟内完成,否则患者就会因长时间窒息而威胁生命。
气管破口被堵住后,患者症状迅速改善,拔气管插管、转出重症监护病房、拔纵隔引流管,术后十天患者便出院了。
愈合后,如何取出支架又是更大的挑战
三个月后,原先气管破口已基本愈合。但由于气管支架的存在,余某每天都有咳嗽的症状,对生活质量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就像吃东西呛到气管里一样,对人体而言,气管支架毕竟是一个异物,人体会有本能反应,希望通过咳嗽把异物排出来。”陈恩国说,气管支架原本主要用于食道肿瘤类患者,因为肿瘤压迫气管,患者呼吸困难,需要用气管支架把通道“撑开”。
对肿瘤患者来说,两害相比取其轻,轻度咳嗽远比呼吸困难可以接受,气管支架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所以基本不会考虑再取出。
但这次余某的病不同,他的气管破口愈合后,气管支架则成了负担,所以如何取出又成了医生们的难题。
取出的气管支架及取出后的气管情况
患者的完全信任对医生很重要
手术时医生也要“吃”射线
为了把破口堵得严实,支架必须有一定的张力,要紧紧地顶住气管。三个月的时间,支架周围一些肉芽组织的增生也使支架牢牢地与气管贴在一起。取出后气管破口是否真的愈合?取得过程会不会造成新的破口?支架取出过程会不会扭曲卡住气管?一系列问题都摆在医生面前。取支架的风险甚至比放置时的更大。
患者得知取支架的风险很高后,仍然坚持手术,并对医生表示了最大的信任。“当时患者、家属和我们说,他们做好了面对最坏情况的心理准备。”陈恩国说。
经过充分准备后,手术开始。置入硬镜、清理支架周围肉芽组织,硬镜与钳子配合把支架上端慢慢置入硬镜内,用钳子整个抓住支架,松动后连硬镜一起退出。马上重新气管插管,气管镜吸引血性分泌物,这时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原先担心的问题一个也没有出现。
“气道介入治疗风险很大,我们医生的压力也很大。”陈恩国感概,气道介入治疗因为难度及风险大,且手术需要X光即时定位,手术医生也会暴露在射线中,所以在国内能开展的医院并不多。“患者的完全信任,每台手术的成功对我们都是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