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市局坚持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的原则,以风险防控为牵引,以综合评定为依据,以构建长效机制为目的,积极探索开展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以风险防控为牵引,提高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的靶向性。结合工作实际,我们认为,信用等级评价指标要突出风险防控的指导思想,坚持把风险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最后确立了影响保健食品企业信用的主要风险点。制定了《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安全风险控制信用等级评定指标》。按评价指标,将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信用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根据评价指标及评分规范评定企业分值。
二是以综合评定为依据,提高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的准确性。开展信用等级评定分类管理,分企业自查自纠、各区市局督查、市局组织集中检查三个阶段。检查全部结束后,联合检查组召开评估会,将日常监管、监督抽检及专项检查等监管工作情况统一衡量,初步确定A、B、C、D等级名次。按网格化监管的模式,召集企业逐家约谈,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检查,最后下发《关于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安全风险控制信用等级评定情况的通报》,建立了“红黑名单”。由于酝酿充分、评价客观,企业对评定结果“心服口服”,切实提高了监管工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三是以构建长效机制为目的,提高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的实效性。全面建立信用档案,构建信用体系。通过建立信用档案,促使监管方式由主要依靠处罚手段向运用信用激励、信用约束方式转变,合理调配有限的监管资源,有效提升监管效能;实施质量受权人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切实提高企业诚信守约的自觉性;建立实践教育基地,加大对监管人员培训力度。既加强了监管人员信用监管意识,又促进企业增强了社会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