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三焦辨证,是清代吴鞠通依据《内经》关于三焦所属部位的概念,将外感温热病的证候归纳为上、中、下三焦病证,用以阐明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热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表现及其传变规律,并指导治疗的一种辨证方法。那中医上中下焦病证如何理解呢?
上焦病证
【概念】上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侵袭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所表现的证候。
由于肺主气属卫,故在上焦病证中,温热之邪初犯人体,既可能肺卫同时受邪,也可能只限于肺脏受邪,邪热壅肺,表卫证不甚明显。病情严重时,温热之邪可逆传心包。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咳嗽,汗出,口渴,头痛,舌边尖红,脉浮数或两寸独大;或见但热不寒,咳嗽,气喘,汗出,口渴,苔黄,脉数;甚则高热,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謇,肢厥,舌质红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中焦病证
【概念】中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侵袭中焦脾胃,邪从燥化和邪从湿化所表现的证候。温邪自上焦传入中焦,脾胃二经受病,若邪从燥化,表现为阳明燥热伤阴之证;若邪从湿化,则成为太阴湿热证。
【临床表现】身热面赤,呼吸气粗,腹满便秘,神昏谵语,渴欲饮冷,口干唇裂,小便短赤,苔黄燥或焦黑起刺,脉沉实有力;或见身热不扬,头身重痛,胸脘痞闷,泛恶欲呕,大便不爽或溏泄,舌苔黄腻,脉濡数。
下焦病证
【概念】下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犯及下焦,劫夺肝肾之阴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身热颧红,神疲,耳聋,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燥咽干,脉虚大;或见手足蠕动,甚或??,心中??大动,神倦脉虚,舌绛苔少,甚或时时欲脱。
三焦病证的传变,一般多由上焦手太阴肺开始,传入中焦,进而传入下焦,此为“顺传”,标志着病情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的病理进程。若病邪从肺卫而传入心包者,称为“逆传”,说明邪热炽盛,病情重笃。以上就是对三焦证的理解,上中下三焦病证都不同,可互相转变。因此,对三焦病势的判断,应综合临床资料全面、综合地分析。


揭秘印度生意最火爆的代孕工厂
虫草中添加“伟哥”?专家称无检验依据
火锅、小龙虾越吃越想吃? 地餐馆调料检
实拍妇科实习全程:女人越漂亮越容易得
英女子得了“睡美人症” 每天清醒两小时

别对疾病的小信号视而不见
美容觉可以改善脸色 打鼾却让你老丑笨
盘点乳房太大对女人带来的健康危害
罂粟壳吃了有什么感觉
英国脱欧,对我国营养保健产业的影响
雾霾下的自救方案(2017版)
萨德对中国保健食品的进出口有何影响
日本核辐射地区生产的食物吃了怎么办
H7N9病毒中话鸡肉 产业安全促发展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信息专报(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