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中暑
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最好涂抹防晒霜。穿着透气、散热的棉、麻或真丝面料衣服。
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因为夏天昼长夜短,所以人们的活动时间变长了,出汗较多,体能的消耗也会增大,应该适当的多吃些鸡鸭鱼肉蛋等营养食物,用以满足人体所需的新陈代谢更要少吃辛辣的食物,以适应夏天胃肠的消化能力。
不宜过量饮酒。在夏季人体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忌受热后“快速冷却”。天气炎热有的人喜欢开足电扇,或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保持充足睡眠生活起居要规律,不经常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扇下。
多喝水但口渴后不宜狂饮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大量出汗后体内盐分丢失过多,不及时补充盐分,易使体内电解质比例失调,导致代谢紊乱。要多喝白开水,并且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每天喝约1.5至2升水。
若出现中暑先兆如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体温不超过37.5℃;就应暂停工作,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解开衣服,脱掉过多的衣物,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多喝淡盐水或清凉饮料,头部冷敷等。
如果中暑情况较严重,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送至医院,请专业医务人员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
夏季饮食防暑降温注意事项
1、注意增加一些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热天适当吃些苦瓜、苦菜,以及啤酒、茶水、咖啡、可可等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