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眼症、鼠标手、颈椎病……这些是你眼中的职业病吗?
“杭州市常见的职业病以尘肺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和化学因素所致职业性中毒为主。”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院长曹承建介绍,一般来说,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疾病才能称为职业病,且具备“可防不易治”的特点。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是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哪些不正规的操作会导致职业病?浙江在线记者联合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将镜头聚焦职业病高发地区,解析职业病防治误区。
镜头聚焦一:石料厂20年无防护15人查出尘肺病
小郑的爸爸,在一家石料厂做司机,每天要负责好几车石料的装车与运输,需要做防护措施吗?
杭州一家石料厂,因为未对从业人员采取相应的职业防护和正常的职业健康监护,而导致企业和劳动者两败俱伤的经历,回答了这个问题。
据了解,该厂已建厂近20年,从业人员有上百人,发展初具规模且收入颇丰,是当地支柱企业。但企业只顾赚钱,从未向有关部门申报危害作业,也未对从业人员采取相应的职业防护和正常的职业健康监护。
2013年6月,1名工人因身体不适就医,后经专科医院就诊,诊断为“疑似尘肺病”。之后半年,又有近30人陆续被发现肺部有异常,15人被诊断为贰期和叄期尘肺。
在管理部门的督促下,企业几乎把这些年经营的收益全部给赔付了,而受伤害的劳动者却留下了终身残疾,不再有健康的体质和高质量的生活能力。
专家解读:企业有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在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责任。若是该企业在办厂初期就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定期对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早期发现健康损害,让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脱离粉尘作业,就不至于有那么多人得职业病。
镜头聚焦二:粘毛工干了5个月慢性中毒致行走困难
在皮革加工厂里粘接皮毛,总是能闻到非常刺鼻的胶水味道,需要做防护吗?当然需要!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曾发现一家不正规的作坊式皮革加工厂,由3间普通民房扩建而成,设施简陋,且没有专门的通风设备。工人每天都在里面粘接皮毛,从上午8点加班至深夜,每天至少要用掉60—100千克的“鱼皮胶”(氯丁胶)。
5个月下来,该厂的5名作业工人出现乏力、两腿酸软、行走困难等症状,就医后均被诊断为“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
专家解读:“鱼皮胶”中含有正己烷等易挥发的有害化学物质,而该工作场所简陋,缺乏通风排毒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所以最终导致了工人慢性中毒。用人单位在使用含有有机溶剂的粘合剂、清洗剂等物质前,应该充分了解其毒性、防护措施及救治方法。
镜头聚焦三:未做入职体检磨光工听力严重受损
“能有一份自己还满意的工作就不错了,还要做什么体检再入职啊!”许多人都存在这样的想法,觉得入职体检是多此一举。
小王,就是其中一个。最近,从事了磨光工作3年多的他,觉得听力下降,就医后诊断为左耳感音神经性聋、右耳为混合型聋。因上岗前没有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他之前是否有耳部疾病史,无法判断。
用人单位在患者提出职业病诊断要求后,对其操作位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虽然磨光操作位噪声强度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检测合格,但用人单位无法提供患者工作期间历年接触的噪声强度资料。最后,小王诊断为职业性轻度噪声聋。
专家解读: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目的,是为发现有无职业禁忌的证明,建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的基础健康档案,是保护劳动者不受职业病危害因素损害的重要手段。若小王之前有听力损害,就不能从事噪声作业,也就不会加重其病情而影响他的生活质量。诊断组专家既不能全面了解患者工作环境噪声强度,又无法了解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只能根据职业病诊断相关法律及标准,诊断小王为职业性噪声聋。
新闻助读
怀疑自己得了职业病该怎么办?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院长曹承建提醒,如劳动者怀疑自己患有职业病时,可携带职业病诊断所需资料,去“用人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杭州市现有五家医疗机构可诊断职业病: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医疗门诊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浙医一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滨江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