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热点专题

新型城镇化系列 典型经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案例)全文

2016-12-19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一、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改革推动。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主动调整户籍准
入政策,全面拓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现通道。2005 年印发《惠
州市城镇户口准入基本条件(试行)》,以准入条件取代进城人口控
制指标的规定。2010 年开始取消暂住证制度,实施居住证制度,并
于 2016 年 6 月 20 日起全面执行国务院《居住证暂行条例》,目前
已累计制发居住证 185 万张,居住证持证人享有就业培训、社会保
险、子女就读等 6 项基本公共服务,以及办理机动车驾驶证,出入
港澳地区的商务、个人游签注手续等 7 项便利政策。从 2016 年 1
月 1 日起,取消了“农业”、“非农业”户口性质之分,统称为居民
户口,新制发的居民户口簿和常住人口登记表不再标注户口性质,
仅作“家庭户”和“集体户”标注。研究制定《进一步推进户籍制
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放宽直系亲属投靠、各类人才等入户
条件,并保留购房和自建房入户政策。
二是坚持政策拉动。大力实施“人才双高计划”和“人才双十
行动”,实施人才发展“十大工程”,打造人才工作“十大品牌”,
48
坚持“引育留用”并举并重,通过加大投入、完善政策、优化环境
等有效措施,特别是加大资金力度,每年拿出财政收入的 3%用于
人才工作,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汇聚。如实施“梧桐引
凤工程”,对引进的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顶尖人才
奖励别墅一套,市财政给予一次性专项工作经费资助 100 万元,给
予津贴补助每月 10000 元;“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
得者、中央“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等杰出人才奖励高级公
寓一套,市财政给予一次性专项工作经费资助 50 万元,给予津贴
补助每月 5000 元;在市区盘活 1000 套人才公寓,给符合公租房申
请条件的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才低租金租住。
三是坚持产城带动。始终坚持产业集群化发展、城市组团式建
设,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以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扩容提质来引进
和留住人才。在产业发展方面,形成了以石油化工和电子信息两大
产业为支柱,以汽车零部件、清洁能源、生物制药、服装制鞋等为
补充的“2+8”现代产业体系;规划建设了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大
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 个省级工业园
区、50 多个工业集中区和 50 多个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着力引导产
业向园区聚集、园区向城市升级,促进产城人融合发展。在城市建
设方面,坚持组团式发展理念,中心城区形成了惠城组团、惠阳- 大亚湾组团、仲恺组团“一城三组团”的空间主体架构,推动由“临
湖沿江城市”向“沿江临海城市”转变,截至 2015 年底,市区建
成区总面积约 279 平方公里,比 2010 年增加了 35 平方公里;大力
49
推进惠东、博罗和龙门三个县城扩容提质,打造三个城市副中心,
推动形成“一市六组团”的城市发展格局;发展壮大了一批特色小
城镇,构建众多城镇化节点。另外,加快推进环大亚湾新区、潼湖
生态智慧区、中韩(惠州)产业园等重大平台建设,大力推进智慧
城市、生态城市、海绵城市、人文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规
模和品质,增强城市对人口的集聚功能和承载能力。
四是坚持机制策动。惠州市作为广东省唯一试点市,于 2012
年开始率先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试点期间,共出台
100 多项基本公共服务专项政策,共投入 340 多亿元财政资金,实
施 542 个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构建一个体系,即初步构建了一个与
现阶段市情财力相适应,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动态调整的、可持
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五大机制,即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
多元投入机制,筑网托底、强化基本的服务保障机制,问需于民、
双向反馈的供需反应机制,共建共享、均衡发展的资源配置机制,
服务范围、供给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等五大机制;缩小三类差距,
即缩小了城乡、县区和群体差距。特别是创新建立了公共服务均等
化的经费筹措机制:一方面,探索实行国有资本收益收缴机制,根
据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不同性质和经营状况,按一定比例收缴国有资
产增值收入,全额用于基本公共服务,3 年共收缴 3 亿元;另一方
面,强化财力市级统筹,探索建立“市级基本公共服务专项统筹资
金”,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 1 亿元,各县(区)按上年一般预算
收入的 3%上缴资金,2012—2015 年统筹资金规模达到 28.66 亿元,
50
根据 7 个县(区)的财力水平,按照一定比例安排横向转移支付,
有效缩小各县(区)供给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
二、主要成效
一是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2013—2015 年全市共引进 17.5 万
人落户城镇,其中省外人口 5.6 万人。截至 2015 年底,全市常住人
口 475.5 万人,户籍人口 357.1 万人,分别比 2010 年增加 15.4 万人
和 19.8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68.1%,比 2010 年提升 6.3 个百分
点。
二是聚集了一批创新创业人才。2013 年以来,全市共引进高水
平科技创新团队 16 个、领军人才 36 名(包括 2 名国外院士、2 名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 12 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引
进博士专业人才 200 多名、海外高层次人才 440 多名,培养引进高
技能人才 3.13 万人,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到 98.3 万人。这些人才
在推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和
引领作用。
三是促进了更加充分的就业。截至 2015 年底,全社会从业人
员 281.5 万人,从 2013 年以来每年以 2 万人左右递增。“十二五”
期间,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7 万多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 37.55
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2.4%以内。通过充分就业创业,促进
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 GDP 年均增长 12%,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 21%,2015 年分别达到 3140 亿元
和 340 亿元,双双稳居广东省第 5 位。
51
四是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通过基本公共服
务均等化改革试点,基本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在
教育方面,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教育联动发展计划”和教师“县
管校用”的巡教制度,实现了教育资源在不同区域间有效流动;鼓
励社会力量办学,创新推出“电子教育券”,目前全市共有民办中
小学校 147 所,民办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达到 17.8 万人,占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 26.1%;全面实施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办法,
全市 2016 年春季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比例达
59.8%。在医疗卫生方面,率先实现城镇居民医保、职工医保、新
农合“三网合一”,实施城乡医保市级统筹,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
务项目经费达每人每年 47.25 元,高于广东省规定标准 40 元。在社
会保障方面,截止 2016 年上半年,全市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到 107.8
万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达每人每月 135 元,分别高出国家
和省标准 65 元和 25 元。“十二五”期间,共建成保障性住房 33482
套,保障范围覆盖符合条件的全体外来务工人员。
52
甘肃省金昌市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案例
金昌市位于甘肃省西北内陆,河西走廊东段,辖一县一区(永
昌县、金川区)。近年来,金昌市积极探索以产城融合发展带动农
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打造资源型城市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新模
式。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