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大豆可溶膳食纤维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
确实促进粮食加工副产物资源高效转化增值
李兴军介绍说,人类食用的大多数豆类,膳食纤维含量为8%—27.5%,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占3.3%—13.8%;大多数食品中抗性淀粉比例很低,抗性淀粉仅占谷物食品中0—5%的淀粉量,而豆类含有较大的抗性淀粉比例,在一些菜豆中含量达到10%—20%。与谷物比较,豆类是抗性淀粉3(RS3,食品生产准备期间产生的回生淀粉能够抵抗淀粉酶降解)的最好来源。豆类对人体的营养作用是,它们通过发酵对结肠功能进行调控,对共生生物群的代谢和平衡起作用,促进大肠上皮的健康,从而影响人体健康,主要包括控制体重,抑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大肠癌的发生,维护肠胃日常健康。
我国年产麸皮0.2亿吨,占我国小麦年产量的18.2%,麸皮富含阿拉伯木聚糖类,这类膳食纤维占麸皮重量的40%以上,能够降低膳食相关的疾病如类型II肥胖、心血管疾病、直肠癌、肺气肿等发生率。从粮食数量安全和产值增加考虑,值得大力推进我国麸皮膳食纤维食品产业化。对于薯类非淀粉多糖,李兴军说,我国每年马铃薯、红薯淀粉加工的浆已经超过105吨。酶解马铃薯淀粉浆产生的以半乳聚糖为侧链的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Ⅰ,尤其是那些分子量高的果胶质类,因其有益生菌促生因子性能而具有作为功能食品原料的潜能。
“十五”、“十一五”期间,我国大豆榨油企业重视大豆蛋白的产业化,规模和产值发展迅速,产生了大量大豆纤维豆渣。李兴军认为,在我国大豆蛋白、大豆纤维产业基础上,应深入研发大豆可溶膳食纤维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以确保豆渣资源高效转化增值。
对于国内研究现状,李兴军表示,国内豆粕研究机构及加工企业一直研发大豆低聚糖、豆蛋白及肽,而对果胶质类的SSPS(大豆可溶性多糖)开发较少,主要是由于国内植物细胞壁多聚糖结构与功能缺乏应用基础研究。
目前,膳食纤维在国内很多食品领域的应用还是空白,随着膳食纤维益于健康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知,随着膳食纤维应用研发的增多及产业进步,膳食纤维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反过来推动我国植物细胞壁多糖学科发展及相关产业技术自主创新。本报记者 高泓娟


揭秘印度生意最火爆的代孕工厂
虫草中添加“伟哥”?专家称无检验依据
火锅、小龙虾越吃越想吃? 地餐馆调料检
实拍妇科实习全程:女人越漂亮越容易得
英女子得了“睡美人症” 每天清醒两小时

别对疾病的小信号视而不见
美容觉可以改善脸色 打鼾却让你老丑笨
盘点乳房太大对女人带来的健康危害
罂粟壳吃了有什么感觉
英国脱欧,对我国营养保健产业的影响
雾霾下的自救方案(2017版)
萨德对中国保健食品的进出口有何影响
日本核辐射地区生产的食物吃了怎么办
H7N9病毒中话鸡肉 产业安全促发展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信息专报(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