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美兰
无风无雨非人生,人生如此,中国保健食品行业20年发展路径亦然。
在北京饭店金色大厅的立柱上,在2017中国保健食品会议活动现场,一张张中国保健食品发展历程画卷格外熠熠生辉,一一讲述着——风雨20载,中国保健食品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从无序到规范、从起伏跌宕到稳步前行……
十年潜行迎曙光,二十年发展见真章。1987年,保健食品元年,原卫生部颁布《禁止食品加药卫生管理办法》和《中药保健药品的管理规定》;1996年,产业链形成,《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实施,保健食品GMP等相关标准陆续实施;2003年,职能调整,保健食品审批与监管划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5年,立法年,《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实行,国务院颁布实施《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2009年,里程碑,《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2015年,划时代,新修订《食品安全法》历史性地明确了保健食品法律地位;2016年,新起点,实施《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开启注册与备案双轨制准入模式。
风雨20载,中国保健食品蓝海领航。历经20年,保健食品将传统中医药理念与现代营养科学有机融合,缔造产业发展蓝海,使其从中国食品行业的处子,成长为中国健康产业的支柱。法规不断完善、品质日益提升、品种不断丰富、工厂逐年优化,产品不但能基本满足国内消费的需求,而且很多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与国际产品一争高低。同时,国内外发展的经验表明,保健食品卫生经济学意义显著,对节省医药卫生支出,改善国民健康素养,促进经济建设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6 年底,我国共批准16000 余个保健食品的注册号,保健食品生产企业2500 多家,产值约4000 亿元,从业人员约600 多万人。2016 年食品工业总产值11.09万亿元,其中保健食品占3.6% 。当前,保健食品安全保持了稳定向好的形势,2016年监督抽检总体样品合格率为98.1 %,比2015 年、2014 年分别升高1.6和4.2个百分点。
风雨20载,中国保健食品瑕瑜互见。保健食品产业是个道德产业,是个良心产业。我国保健食品的生产经营企业众多,绝大部分企业,尤其是规模型企业都能做到自律、规范经营。诚然,忽视或贬低中国保健食品取得的发展与进步,是片面和不客观的。众所周知,保健食品不能声称预防治疗疾病、不能代替正常膳食、不得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不能代替药物。但很多消费者因为认知等原因,误将其当作治病救命的最后稻草,往往期待越高,失望越大。同时,夸大宣传现象是保健食品业内久治不愈的顽疾,部分企业未经许可生产经营和进口保健食品,利用网络、会议、电话、电视等进行虚假夸大宣传、违法营销、欺诈销售,产品标签虚假标识功能声称,违法违规发布保健食品广告等,特别是针对中老年人、病人的欺诈行为尚未得到根本遏制。这些乱象严重破坏了保健食品的整体信誉,破坏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令合规的优秀企业深受其害。更有甚者,个别普通食品、保健品,未经注册的其他产品还存在违法添加药物成分,功能声称等问题,使合法合规企业的保健食品躺着中枪。还有一个现象,部分消费者固执地认为保健品就是保健食品,不管有没有蓝帽子,自己认为这个产品是滋补品,就是保健食品。
风雨20载,中国保健食品迎难而上。保健食品既不是神仙,更不是魔鬼,科学认知、理性消费才是关键。这需要行业企业共同努力,做好科普宣传,以过硬的产品品质赢得消费者的信心。纵观保健食品20年的发展史,保健食品产业从发展中不断规范,在规范中健康发展。有曲折,更有成就,其中营养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功不可没。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认为,原料是产品发展的基础,也是产品发展的源泉,中国保健食品从开始的营养素补充剂到后来的益生菌、DHA、EPA、甚至脂肪酸、植物固醇、大豆异黄酮等等植物化合物,现在已经成为新产品发展的动力,这些产品带着它们的标签,不单是一个产品,也是一种理念的代入、文化的代入。对保健食品20年来的分析和成绩的总结,在科技方面的进步有五点:一是从必须的营养素到生物活性物质的转变,二是从基本的营养到慢性病预防的改变,三是从单一指标到综合评价体系的转变,四是从模仿到产品创新的转变,第五是科技队伍的不断扩大。既有快速增长的痛快淋漓,也有陷入低谷的艰苦奋斗,尽管发展中暴露的问题伤害了行业的声誉,但瑕不掩瑜。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和从业人员,饱经风雨,志存高远,以工匠精神为指引,励精图治,同舟共济,执著前行。
风雨20载,中国保健食品监管不懈。精准把脉,对症下药;措施有力,直击要害。新《食品安全法》,有“保健食品”字样的条款有第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八十二、八十三、一百零九、一百二十四、一百二十六、一百四十、一百五十二条,共13个条款。这些条款对入市前的产品管理、生产管理、市场监督、广告管理、法律责任都给予了规定。为强化保健食品注册与监管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有效措施。已初步构建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全程覆盖的特殊食品注册监管制度体系,形成了注册监管有机衔接、相互支持、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明确了保健食品注册与监管工作的目标、改革方向和具体措施。为进一步打击食品、保健食品欺诈、虚假宣传行为,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安、工商、质检、广电、网信等九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对生产、经营和进口主体履行质量安全责任的监管,严厉打击违规营销宣传产品功效、误导和欺骗消费者等违法行为,推动各地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强化企业守法诚信意识,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经营环境,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和消费安全。
风雨20载,中国保健食品谱写新篇。我国营养保健食品生产厂家呈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天津、山东、浙江、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新疆、西藏、青海等中西部地区企业较少。保健食品在中医中药系统理论和悠久的养生保健知识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内丰富原料资源,结合现代食品加工技术,不断提高研发创新水平,开发出独具特色的营养保健食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上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使监管部门能够有效地监督和管理企业的生产规范,科学合理宣传、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保健意识和健康观念。历经20年,中国保健食品产业发展已成为中国健康产业的支柱,在快速发展过程当中,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科学监管,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华锋认为,随着“十三五”规划的正式落地,“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保健食品行业来说是最好的时代——政策明朗,市场巨大。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刘学聪则认为:“良心生产经营,服务健康中国”是保健食品的初心,让更多消费者真正享受到保健食品带来的作用与价值,这是行业最大的愿景。
任重道远,社会共治;齐心协力,共迎辉煌。保健食品产业在经历2003 -2005年“盘整复兴”阶段后,2005年至今,整个行业进入到了快速发展阶段。据悉,2003年保健食品行业产值为300亿元,2005年超过500亿元,2014年达1858亿元,2016年约4000 亿元。可见,保健食品行业仍将保持稳步、快速发展态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行业发展的永动力,中国天然食补的保健传统是行业发展的原动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是行业发展的促进力,人口众多和逐步进入老年社会是行业发展的持续增长力。伴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国家宏观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国家的宏观管理手段进一步加强,消费者成熟度和认知度的提高,竞争企业的有序,都预示着保健食品行业逐渐步入一个理性增长发展期。未来很长,任重道远,保健食品行业存在的问题和阵痛是暂时的,只要朝着对的方向,行业齐心协力,保健食品行业一定会迎来更为辉煌的明天。